今天是10/25日台灣光復節,也是「古寧頭戰役」的73周年勝利紀念日,國恩當年用生命鮮血手為了台灣的自由民主,而在七十多年後的今日,中共二十大剛結束,新的集權領導誕生,台灣面對中國犯台的武力威脅日益急迫。
民國38年10月24日傍晚,共軍利用黑夜的掩護,之前集結的登陸船隊出發航向金門,到達後沙、壠口、古寧頭一帶海面時背我第一線守備隊201師發現,立即展開反擊,戰役初期共軍各部隊多點搶灘,時任金西海防守備指揮官鄭果,集結部分兵力堅守若干海岸據點,遲緩共軍突入速度,並爭取時間集結機動部隊。第18軍軍長高元魁連夜指揮反擊作戰,除了要求空軍近接對地支援,先行炸射對岸廈門至圍頭沿岸的共軍砲兵陣地,同時派遣海軍中榮軍艦、掃雷202艦等艦艇封鎖古寧頭西北海域防止共軍增援。
戰役持續到10月26日凌晨,雙方持續肉搏激戰,國軍逐漸佔據戰場主動,將登陸的共軍圍困在古寧頭之北山、南山附近,26日下午國軍佔領林厝、古寧頭,至此戰役結果幾乎底定,27日清晨起國軍開始清理戰場,並對剩餘撤退到古寧頭北端斷崖的共軍進行肅清,共軍戰死者數百人,其餘皆投降,這就是古寧頭大捷的始末。
以現在觀之,那時雙方皆承襲二次大戰的戰術,國軍擁有海空優能對共軍的支援火力作源頭打擊,能海上封鎖阻止共軍增援運補,情形就如同俄烏戰爭目前戰場上的情形,如果單看局部戰役,當年共軍的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七十年後的現在,情勢反轉,我們不再有空優及制海權,不再能完全阻止共軍運補增援及摧毀其火力支援,若衝突再起,我們的優勢是什麼,如何防守成功?民眾的疑問不是國防部每次新聞稿「國軍都能適切應處」一句話就能排持不安的。以歷史為明鏡,誰能看得遠準備的充足,就能持續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