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若自外於世界趨勢,台灣反無人機系統恐將虛設

若自外於世界趨勢,台灣反無人機系統恐將虛設

圖:烏克蘭國防部 文:軍傳媒 Giovan

by admin
19.6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軍事專欄】隨著更大型的新聞事件發生,近期針對外島的無人機侵擾已經不再是新聞熱點,但並不代表事件不再發生,只有幾種可能,一是外島有強力的反無人機系統,因此防護滴水不漏;二是有偵測到小型無人機的侵擾,但是屬於民用型,因此低調處理;三是最糟的情況,連無人機有沒有來都不知道,沒發現自然也就沒問題。

先不管真實的情況如何,我們來分析現在所面臨的威脅,中大型無人機可以視為以防空系統來處理,本文主要是以小型多軸無人機或穿越機的防護來討論,這也是台灣外島現在遇到的主要威脅。

小型無人機偵測方式

針對小型無人機的偵測方式不脫離主動方式及被動方式,主動方式就是雷達主動偵測,打出雷達波依照接收到的回彈波來偵測。被動偵測則有無線電頻率被動偵測、光電系統偵測、聲學系統偵測等。

各種偵測方式各有優劣,雷達主動系統可被反向偵測摧毀,且容易被鎖定干擾,光電系統易受天候的影響,聲學系統距離上有太多的限制,因此無線電頻率偵測定位是目前最多使用的方法,且無人機一定會與飛控手及衛星數位聯繫,應該是說只要是無人系統(包含無人機無人船無人車無人狗)都需要類似的傳輸方式,自然就可以透過偵測無線電的方式來偵測所有的小型無人系統。

但是無線電頻率波段頗廣,要如何分辨哪些是無人機哪些不是,就是各別系統的好壞區分,許多偵測系統是將所有已知的民間商用無人機頻率是先輸入系統中,偵測器利用相同頻率比對來達到偵測發現無人機的目的(最偷吃步的方法就是用大疆自己的Aeroscope軟體,用於阻止大疆無人機進入機場或核電廠等重要設施空域),但是以烏克蘭戰場經驗來說,最有威脅的反而是簡易自家製造的無人機,這種無人機、使用的頻率未定,且並未登錄在商業市場上,如果只是依靠資料庫的頻率去比對而不是真正能偵測到,且這種無人機通常體積都不大,反而最容易成為漏網之魚。

陸軍採購反無人機系統,規劃內容備受質疑量身定做

陸軍計劃在外島地區建立反無人機干擾系統,總共編列9億8963萬8千元採購26套無人機反制系統,開出的規格如下:

  • 可偵測及反制6公里以上大陸地區無人機頻段、數位部核定無人機頻段。
  • 可於6公里處偵獲雷達截面積0.01平方公尺以上目標。
  • 有效反制距離4公里以上(可調整)。
  • 以電磁頻譜干擾作為反制手段。
  • 附屬裝備包含主動雷達、被動雷達及反制設備。

此標案在一開始就被許多廠商質疑專為國內某廠商量身打造,對於測試項目規範等有所不公,也違背常理,但陸軍皆未對外澄清說明。台灣的反無人機系統要到什麼樣的程度?只針對承平時期的商用無人機侵擾,還是要未雨綢繆對戰時可能的威脅做防範?前述俄烏戰場上最有威脅的反而是自製小型無人機,沒有固定控制頻率,反制起來格外困難,預計採購的系統能包含偵測及反制相關的威脅嗎?

就規格來說,不評論6公里的定義是否合理,但必須要知道的是,想要越遠偵知及辨識無人機,需要的技術水平就越高,而要不同的偵測方式同整,首先代表的是設備的成本就越高;主被動偵測系統都要,代表一定要有打出雷達波的偵測雷達,其實可以查詢全世界類似產品的價格水準,就可以得知相關預算是否遠低於世界標準;因此如何謀求一個經濟效益的平衡點就是需要考慮的,例如:(無線電頻率被動偵測能達到95%的準確度,需花一倍的金額加主動雷達才有可能彌補剩下的5%達到100%)這些都需要有詳細經的起檢驗的需求評估,而不是只因為長官要越遠越好,訂了一個不合理的數字要求,再加上先天的預算限制,最後得到的只是閹割過在特定情況下符合標準的設備。

在七月底的流標之後,陸軍很快重新開標,訂立在9/5決標,且三天內就要將產品送達,又限制國外廠商投標,這種規劃的原因不知道是什麼,台灣的反無人機系統領先全球,因此不需要國外廠商?且將原本指向性干擾改成較便宜的全向性干擾,其原因只會有幾種可能,一種是如同前述發現預算太低要求太高,因此只能偷偷降規,另一種是中意的廠商做不出指向性干擾,特別降規讓其符合,不管那種都不應該接受。全向性的干擾就是會影響所有的民生設備,因為他是像半球體一樣全覆蓋,連NCC都建議840-845MHz及902-915MHz這兩個頻率的測試不宜在露天公開場域怕影響民生,連測試都不建議了更何況實際干擾?軍方大概率針對此問題會回答說我們只對海面上的角度干擾就好,那為何需要全向干擾?指向性不是更佳?現在不是在說台灣有許多潛伏人員,無人機攻擊就不會從背後來嗎?

實測不公開,弊端就容易產生

其實經過實測就可以辨別設備的好壞,台灣過往採購規範內的減價驗收就是弊端的來源,不過關的就是不過關,不公開的測試就是容易造假。當初金門測試陸軍只邀請單一廠商測試就讓人懷疑是否有內情;以最近爆出鋼板龜裂的雲豹甲車來說,有無從交付的成車中抽輛做高強度越野驗證?台灣的測試都是原型車測試,原型車跟量產車有無不同或偷工軍方的驗收人員根本沒有專業能力辨別。而反無人機系統的實測其實也不難,測試單位必須自備特殊規格頻率(最好能跳頻)的非商業自製無人機(或是要求受測廠商必須自行準備),統一測試時交叉驗證就行。以目前先公告兩台DJI無人機型號及飛行路線跟飛行角度,總共只測試3個角度2種飛行模式,等於先把答案提供,如何能真正測試出好的反無人機產品?若評選出來的產品結果只對此2台無人機頻率偵測及反制有效,評選分數是滿分,實際效用是零分,結果又是全民買單9億打水漂,但付出的代價除了金錢還有國安!

以美國來說,要測試反無人機系統,成立了專責的聯合辦公室,以實際設備在測試廠測試半年之久,等於把所有情況都設想模擬,對反無人機的效用可說是暸如指掌,反觀國內,第一次測試只提供4小時的時間,經過抗議延長成8小時(還包含架設跟撤收時間),這麼短的時間要如何決定系統的好壞,國軍又再度領先全球!

無人機反制的方式選擇

因此要反制除了前述偵測系統要能作用,再來就是反制方式的選擇,理論上在外島無人機飛進軍事限制空域不是擊落就是干擾墜毀,而不是只是讓其自動返航下次再來那只會沒完沒了直到一次偵測不到被摧毀,完全達不到防禦應地餓做用。若要面對整群的無人機蜂群進攻,目前最好的手段就是微波燒毀晶片,類似EMP炸彈一次消滅全部,但就是不分敵我通通擊落。因此能否指向性的干擾或是全面的干擾是在一開始就要設想選擇的,但是目前的干擾槍根本是無用的門面,對付民間活動闖入的民間空拍機還可以,若對付有心躲避偵測的小型無人機則是毫無用處;目前金門馬祖自身都有機場,全向性的干擾一定會影響民間設備及機場導航通聯,這些方式都要預先設想。

若是採用硬殺,雷射系統台灣應該還不成熟,火炮系統整合觀瞄火控倒是一個選擇,台灣可以自製的20機砲或是採購30鏈砲搭配可程式化砲彈,除了反無人機還可以增加野戰防空能力,世界上也有不少類似系統,例如BAE Systems的Tridon Mk2芬蘭的Patria遙控砲塔Terrahawk PaladinNG的Agnostic系統等等,這些系統可以通用對付中小型無人機,大大提升國軍野戰防空能量,但似乎國軍完全沒跟上世界趨勢。

國防部近日才又將該標案重新招標,且二次招標只要有一家參與就能決標,不論外界的質疑仍一意孤行,讓許多民間廠商及民眾質疑相關的目的。從俄烏戰爭開始,外島無人機的侵擾就不曾間斷,國軍截至目前都無有效應對手段,下決心建立防禦系統,卻又因諸多因素延宕至今,疑慮未除下引起許多不必要的猜測,在全世界反無人機成為顯學的當下,公開評測是許多國際標案採用的方式,實力才是真理,專業度不足就應該多吸取世界上專業意見,裝備國造立意良善,但當廠商能力不足與世界接軌,我們面對的又是世界第二大軍隊威脅,就須以實際情形思考。紙面數據無法防範現實的威脅,俄羅斯數據漂亮的武器在俄烏戰爭被打回原形,他人教訓免費提供,端看我們如何吸收。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