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月9日下午的國家災害警報,先是英文用字失誤,後被質疑是選前操作中國威脅論,連日來引起媒體的大肆追蹤報導。一般來說低軌道(LEO)指低於2000公里高度的軌道,過低的軌道因仍會與稀薄氣體摩擦導致高度逐漸降低,使衛星壽期縮短而少用,因此如星鏈其衛星多在400、500公里高的LEO軌道運作。
宇宙速度的定義
將衛星發射進入軌道的速度需求稱為「第ㄧ宇宙速度」,若於150公里高度入軌,需求速度為7.9公里/秒,軌道增高,其所需「第ㄧ宇宙速度」需求更高。而脫離地球引力的速度稱「第二宇宙速度」,其約10公里/秒,可為其上限。
這次中國發佈的警示圖來看,長征2B的兩節推進外殼殘骸的落地點,分別距離發射點西昌約600、1400公里,殘骸落地的範圍分別為15至25公里及40至45公里,且都位於山區人煙稀少處,應該是初期就有納入考量。

發射推論
「國防科研老兵」倪耿先生就推論,台灣與西昌直線距離約2600公里,長征2B火箭第ㄧ節推進火箭,長23.3公尺,直徑3.35公尺,重151噸,燃燒130秒,可將酬載加速到4公里/秒,此時飛行距離約260公里,預估第一節火箭脫離後的落地點,距西昌發射點約600公里。而第二節火箭燃燒結束前能將酬載推進1000公里後分離,第二節分離火箭的預估落地點,距西昌發射點約1400公里,加速到10公里/秒的火箭酬載段路徑預測,其衛星飛近台灣時間應該為發射後的360秒,也就是在第6分鐘左右。而國防部發佈警報時點,15:18,此時衛星已遠離台灣數千公里外。
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資料,國家級警報來自災防告警系統,而國防部昨日發布的國家級警報屬於「防空警報(飛彈空襲)」類別,該類別有5種防災型態,包括飛彈落地、飛彈落海、空中解體(落海)、空中解體(落地)、警報解除,因此1月9日的「發射衛星」並未包含在內。
當天晚間國防部的新聞稿指出是根據樂山鋪路爪雷達實測資訊所做的發佈,間接說明該雷達的效能,網路上謠傳樂山鋪路爪雷達其偵測距離約2000公里。該雷達由兩天線面構成,涵蓋240度;而西昌衛星發射場落在兩天線涵蓋的交接處,因波束變胖下,其偵測距離作減半。
至於為何中國此次發射衛星採轉折彈道通過台灣上空,「國防科研老兵」倪耿先生推論可能原因如下:
- 在西昌內陸發射,考量兩段推進的殘骸有墜落危害,因此因應火箭設計選取危害最低的彈道。
- 衛星軌道需按任務作選取,有可能因應火箭脫節後重新調整角度,因而形成彈道的轉折。
- 發佈的彈道係針對危害的預測,是以當系統失效的情況下模擬,因此會以延伸的「直線彈道」作預估。

結論
除非衛星本體在特定的時點碎裂,落下物對台灣有所危害,不然各國的發射衛星都一樣,都會經過台灣的上空,中國的衛星發射對台灣並未威脅卻警報大響,上次真正飛彈飛越確毫無聲息,未來國防部可請專家學者多作些研究及建議,以利決策及預劃SOP,避免“狼來了”效應以及落人猜忌的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