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從軍我驕傲】一般提到國防大學,腦中出現的畫面總是雄壯威武,很少人知道國防大學還有應用藝術學系,這次採訪的是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應用藝術學系美術組三年級的曾筠修。
曾筠修出生於新北市三童區,父母自小採自由民主的教育,總是支持曾筠修做的決定,父母在她就讀國中的時候離異,經歷過左右為難的處境,在這樣的成長背景使得曾筠修在察言觀色及同理他人感受的特質較為早熟,很樂於和他入聊天傾聽他人的想法,常常成為同儕間的輔導者與傾聽者,彷彿上天早就安排好她未來心輔的道路。
從軍的原因
父母離異後跟隨睦親生活,深刻體會單親又要負擔兩個小孩開銷的女性在社會的辛苦,因此曾筠修希望長大後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減輕母親的負擔,成為她的驕傲,成為妹妹的榜樣。也是因為曾筠修的家庭背景,她特別希望可以成為能夠幫動別人的人,當得知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畢業後會直接成為輔導長,感覺這條就是為她準備的,毅然決然地報考並進入就讀。
第一天報到時,曾筠修就經歷了場精神震撼教育,像走路時要對腳步以及其他的軍事化管理要求這些事,讓曾筠修不禁反問自己我是否做了正確的選擇,怎麼會進到連走路都要被規範的學校就讀?但隨著時間的過去及反思,逐漸學習到作為準軍官應該具備的素養及態度,曾筠修也才更加理解軍校的這些要求意義,不僅是對自我的鍛鍊,更是一種服務他人,凝聚人心的訓練。

應用藝術學系提供的機會
在進入國防大學之前,曾筠修高中讀的是普通高中,並不是科班出身,只因為她對畫畫很有興趣,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應用藝術學系提供一個非科班出身學生的選擇,加上曾筠修又喜歡與人交談,加上藝術在台灣的未來出路較辛苦,因此選擇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應用藝術學系就像是完美的選擇,可以學習自己喜歡的興趣,又不用擔心未來的職業工作,雖然專業比不上科班從小打底,但學習成本花費降低很多。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應用藝術學系分成音樂、影劇跟美術三個組,美術組在一年級時課程會依照個人能力來授課,曾筠修從基礎的素描結構開始,然後是光影、色塊、水彩,訓練學生的觀察力;二年級時開始上水墨,曾筠修認為國防大學在這方面師資特別強,若就讀其他學校應該無法有相同的師資授課。除了傳統的美術外,還有新的媒材例如3D繪圖、3D列印等,也有專門的導師教授,而非理論講講而已,因為是新領域,所以對傳統美術的學生來說學習壓力頗大。
至於學習的材料方面,基本上學校都會準備,不過就像新聞系的同學一樣,總會有自己想要或偏好的器具,這部分就要自己購買,但光是前述對曾筠修來說就已經節省不少費用,畢竟學藝術相比其他領域算是燒錢的。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應用藝術學系在曾筠修這屆總共只招收14個人,由於屬於超小系所,因此在軍校生活期間會被打散分到其他不同的系所隊伍中,一開始很不習慣,但反而讓他能更快接觸不同學系的同學,甚至有許多同學直到二年級才發現曾筠修是藝術系的,加上她的專業在學校生活的活動中很被需要,無形中也結交更多的朋友。

培育的能力及未來出路
如同前述,軍隊跟藝術感覺是完全沒相關,但是軍隊就像一個小社會,需要各式的人才,尤其是注重宣教,各單位在海報或文宣的設計製作上需求頗大,這方面就是由政戰負責,例如敦睦的船上就有美工公關,也是曾筠修想要的位置之一,因此希望能抽到海軍這個軍種。其他音樂影劇組主要出路是心戰大隊,不過其他兩組出來的學生都很會主持,因此也受到一些單位的歡迎。
曾筠修就表示,如果不是進入國防大學,可能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可以拿步槍射擊,不會知道自己可以完成三千公尺跑步,不會知道可以完成全副武裝武裝五百障礙測驗,另外在三年級上學期,國防大學也提供給曾筠修出國交流的機會,赴美的經歷打開了她的眼界;另外在高年級時國防大學政戰學院讓學生做離營宣教等大場面表達,對於其口語表達能力有大幅的提升,知道怎麼讓對象聽得懂、聽得進去自己在講什麼。
曾筠修的母親對於她選擇從軍這條路並一路走下來感到非常欣慰,雖然相處的時間變少,但因為目前離家不遠,休假時都能一起相處,加上自身的經歷希望女兒們都有穩定的工作及養活自己的能力,因此也很認同她的選擇。曾筠修也很感謝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提供去美國的機會,將她從一個對未知事務猶豫不決的人變成能夠訂定目標,並且規劃實行計畫的人。未來會持續努力爭取出國進修的識會,增進自己專業能力及國際視野,以利日後用於回饋國家及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