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1年8月1日起有幸於補服隊勤期間分發到海軍陸戰隊學校醫務所,這個單位與初官部隊的醫務所相比,規模大得多,任務也更為多元繁重。在海軍陸戰隊學校醫務所成員共同努力下,各項任務及計畫均能順利進行,也獲得國軍111年度績優衛勤部隊乙級醫務所第一名。
在補服隊勤期間,除了看診、輪值鑑測站、靶場射擊戒護、疫苗施打、防疫等常規工作,最令我感興趣的就是過去在學校、部隊(海軍基隆後勤支援指揮部醫務所)或醫院未接觸過,卻是與外科、外傷科、創傷醫學息息相關的戰傷救護訓練(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課程。
學校從111年7月底開始陸續進行多梯次戰傷救護訓練國際交流,邀請友邦人員蒞校擔任授課教官或輔導課程教學,希望能汲取友邦醫務單位現行戰傷處置觀念、流程及最重要的戰場實務經驗,以精進我方戰傷救護之整體概念及訓練。課程包含敵火下搬運/拖曳法、大出血控制、呼吸道處置(鼻咽輔助呼吸道置入、抽吸、環甲膜切開術等)、開放性氣胸及張力性氣胸處置(檢查傷情、貼胸封及針刺減壓)、外傷評估等,跟過去外科所學有許多相似卻又有其不同及獨特之處。友邦教官以豬氣管及帶皮豬肋排,進行侵入性處置(如環甲膜切開術及針刺減壓)擬真授課並讓學員練習,整套課程非常專業、令人驚艷,類似醫院的臨床技能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擬真醫學教育,水準甚至接近醫學會/醫學中心所舉辦所費不貲的動物實驗課程。
在進一步了解戰傷救護課程後,我發現這跟過去所學所知的高級創傷救命術(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急診外傷訓練課程(Emergency Trauma Training Course,ETTC)、緊急救護技術員(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EMT)、外傷模擬手術(Advanced Surgical Skills for Exposure in Trauma,ASSET)、醫院的創傷醫學及創傷小組的運作等雖有相似,卻又是一門完全不同的專業。舉例來說,ATLS的傷患評估及處置順序是我們熟知的ABCDE(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Disability and Exposure),而TCCC的卻是MARCH(Massive Hemorrhage、Airway、Respiration、Circulation、Hypothermia/Head to Toe),其中特別強調出血(massive bleeding)的優先處置,因戰傷死亡約87.3%屬到院前死亡,其中9 0 . 9 % 與大量出血相關。另外,戰時後送9 個須注意要點需求(9-Line:傷患撤離座標點、無線電頻率、傷情狀況、特殊裝備需求、傷患運輸類型、撤離區安全狀況、撤離區標示方式、傷患身分、地形地貌及是否有核生化汙染。)撤離需求回報等均為戰傷救護獨特,一般外傷醫學訓練中少有之處。國內包括外科、外傷醫學會或急診醫學會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相關學術的文章也不多,少數刊在陸軍後勤季刊,另有零星幾篇刊在臺灣急診醫學通訊。
對於可以在補服隊勤期間協訓交流戰傷救護訓練,我感到非常榮幸,深深體會到戰傷救護課程的重要與價值,真是意外的豐收。若醫務所裡一群能力強有熱情的成員得以充分地被支持與發揮,我想對於軍醫/戰傷救護的發展將有十分正面的助益。
送友邦教官到捷運站的路上,我問教官:「Jeter(化名),你上過真的戰場嗎?」,Jeter回道:「我自己是沒有,很幸運。但有一個醫務的同儕外派海外後來陣亡,非常令人難過;所以我們一再地訓練再訓練、練習再練習,熟練這些技術和步驟,就是為了如果有一天真的被派上戰場真的可以救人,雖然我們沒有任何人希望戰爭發生。」與Jeter的談話中我再次對戰爭的殘酷和戰傷救護訓練的重要感受到衝擊和震撼,也期許自己離開部隊後,有機會也能向醫院同仁傳達戰傷救護訓練的觀念和重要性,畢竟如果戰爭真的發生,我們軍醫也將首當其衝且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