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專欄分享】土耳其作為北約(NATO)成員國,同時又地處歐亞樞紐,在當代地緣政治板塊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於其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得歐盟與俄羅斯都希望能爭取到同一陣營內,面對這些的壓力,因此土耳其必須在大國競逐間維持一種高度靈活且務實的戰略平衡。然而,近年來,土耳其面對的挑戰日益複雜,內外壓力交織,已成為中東與黑海安全局勢中不可忽視的關鍵變數。
土耳其面臨主要挑戰有下面幾點:
- 區域軍事安全壓力升高
- 在敘利亞邊境,土耳其長期受到庫德武裝活動威脅,並因反恐與邊境控制問題持續出兵介入敘北局勢。華盛頓在對抗伊朗、穩定敘北與庫德武裝的角色安排上,逐漸與安卡拉進行協商,甚至可能讓土耳其負責看管敘利亞北部的伊斯蘭國戰俘營。
- 黑海局勢因俄烏戰爭升溫,土耳其作為掌控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國家,面臨在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軍事平衡難題。
- 外交兩難:東西兩邊不討好
- 土耳其曾因購買俄製S-400防空系統,引發美國與北約內部強烈不滿,被踢出F-35計畫,對其國防現代化構成重大衝擊,但隨著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台,美土關係似乎有好轉。
- 儘管與俄羅斯在能源上有合作,但在敘利亞與烏克蘭問題上兩國又立場對立,導致土俄關係處於亦競亦合的微妙狀態。
- 內部經濟與社會挑戰
- 近年來土耳其經濟面臨高通膨與貨幣貶值壓力,加上敘利亞難民與國內民族問題,使其社會張力加劇。
- 國內軍事工業轉型雖有成果,如土製無人機(Bayraktar TB2)享譽國際,並持續發展自己的軍工產業,但土耳其在高階科技實力如戰機與防空系統方面仍需仰賴國外科技的援助。


總統艾爾段的強硬對內政策引發批評
總統雷傑普·塔伊普·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ğan)對外長年推動「戰略自主」與「強勢外交」政策,展現高度靈活的地緣操作能力,但對內對反對人士持續鎮壓;2025年3月19日,伊斯坦堡市長埃克雷姆·伊馬莫奧盧(Ekrem İmamoğlu)因涉嫌貪腐與恐怖活動遭到拘留,並在國際矚目之下於四天後正式被捕。這一事件在土耳其國內引發大規模示威,尤其激起年輕世代對艾爾段政府的不滿。值得注意的是,伊馬莫奧盧正是共和人民黨(CHP)總統候選人初選的熱門人選,其學歷也被緊急吊銷,使其失去參選資格,顯然帶有政治清算色彩。
這並非土耳其首次透過司法手段壓制反對派:從庫德地區民選市長的頻繁解職,到前總統候選人德米爾塔什的長期羈押,土耳其的「選舉威權主義」特徵日益明顯。國際社會雖密切關注,但多數西方國家並未對伊馬莫奧盧案做出強烈聲援,反映出地緣現實主義優於民主價值的當前國際格局。
戰略平衡外交推動
在俄烏戰爭中,土耳其既支援烏克蘭(包括無人機軍售),又與俄羅斯保持能源與安全對話,土耳其以黑海海峽控制權與中立姿態,扮演獨特的軍事與外交平台角色,土耳其在安塔利亞外交論壇協助俄烏首次對話的行動仍具象徵性,並有望在戰後的維和行動中擔任重要角色。同時與北約關係緊張但不脫離,並利用自身地緣位置換取政治與軍事談判籌碼(如芬蘭、瑞典入盟案的條件性批准)。
另外土耳其也積極介入利比亞、納卡、敘利亞、東地中海等地區衝突,展現硬實力輸出與軍事存在,擴張其影響力半徑。土耳其長期將庫德工人黨(PKK)與其敘利亞分支視為國家安全最大威脅。近期,艾爾段政府試圖透過民族主義運動黨(MHP)釋放信號,提議召開PKK代表大會、推動組織解散,此舉反映出土耳其試圖在安全與外交之間尋求新平衡。
此戰略轉變亦與美國的中東政策變動有關。華盛頓在對抗伊朗、穩定敘北與庫德武裝的角色安排上,逐漸與安卡拉進行協商,甚至可能讓土耳其負責看管敘利亞北部的伊斯蘭國戰俘營。此舉不僅重申土耳其的戰略價值,也進一步邊緣化土耳其國內的庫德政治運動,令其在伊馬莫奧盧案中保持克制立場。

持續國防自主化
在被排除F-35計畫,艾爾段政府開始加大對本國軍工產業扶持力度,包括大力扶持國內軍工發展,協助如 Baykar、Aselsan、Roketsan 等公司研發新式武器並透過援烏取得戰果後趁勢推銷擴大國際銷售成績,再將獲利持續投入研發,提升戰略自主能力,減少對西方軍售依賴。
持續開發土製戰機(例如TF-X “KAAN” 計畫)、航空母艦等項目,日前其自製重型無人機也已經完成首飛測試,同時地面裝備也推出新式裝甲車,在過往依賴進口武器數十年後,土耳其逐漸建立自身的軍工產業製造及研發能力,以自身的力量逐漸塑造區域軍力優勢。


未來可能的戰略走向
土耳其將持續在西方與俄羅斯間維持「非對抗但不完全配合」的立場,持續推行「戰略模糊」政策,以爭取最大利益與自主空間。未來幾年內,土耳其將繼續發展本土軍備,包括第五代戰機、長程飛彈與無人作戰平台,強化軍事自主發展與區域投射力,以擴展地中海、黑海與中東的影響力,成為該地區具備話語權的國家。
但土耳其面對經濟壓力與社會不安,加上川普的關稅政策,土耳其若未有效改善內部結構,則可能影響其外交政策的執行力,甚至面臨國內政治重組的壓力。另外隨著對歐洲與美國的不信任感升高,土耳其可能加強與中國、卡達、伊朗等國在經貿與安全層面的合作,以對沖西方壓力,此舉可能加劇與西方的距離。
總結而言,土耳其未來將持續在軍事自主、區域平衡與外交籌碼三者之間尋求最大利益空間。作為「左右逢源」的戰略玩家,其是否能在不觸發內外矛盾劇烈反彈下維持穩定,將是國際情勢觀察的重要指標之一。而台灣位處兩大競爭強國之間,某部分與土耳其有相似之處,但土耳其近年成功發展軍工產業並藉俄烏戰爭大放異彩,台灣卻有如陷入失落十年一般,即便晚了仍要追上,一國領導人若不能帶領走出重圍,則必將面臨覆滅或衰退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