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從履帶到餐盒,國軍後勤的真實戰場

從履帶到餐盒,國軍後勤的真實戰場

圖文:軍傳媒 Kevin

by admin
14.4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陸勝一號」操演歷時七天六夜,進行兩軍對抗模擬。從媒體與國防部公開的影像可見,演習焦點多聚於對抗場面與戰術動作,但在這場長時間的實兵對抗背後,真正被考驗的還有後勤單位的整體運作能量。以陸軍第234旅戰支連為例,後勤任務依照軍品類別分為一類糧秣、三類油料、五類彈藥、八類衛材、九類保修等,各類別再細分為若干小組,分別配屬不同單位隨行支援。

其中,屬於一類糧秣的食勤組承擔全旅伙食任務。由於234旅採統一菜單制,演習前即將全旅食材需求提報給國軍副供站,演習期間再由當地副供站每日派貨車追送當日晚餐食材。此次操演期間,兩軍官兵早餐食用口糧,中午則以國軍新式加熱式餐盒解決,晚餐則由食勤組以現場熱食供應。這意味著他們每日的任務重心即在確保晚餐準時送達。

國軍現行「野戰加熱式餐盒」內含能量棒、主食調理包、米飯包、紙製餐盒與餐具、加熱片及水包。官兵普遍反映餐量足以滿足年輕男性需求,且共有八種口味可供變化。然而據悉,因花蓮救災期間消耗大量存量,導致此次操演部分口味暫時短缺。食勤組人員編制僅約十人,卻須應付約四百五十名官兵的晚餐供應,同時必須隨部隊行動。抵達戰術地點後,他們需迅速完成偽裝、搭設炊爨區,全程以人力操作,體力消耗極大。為確保各單位能於傍晚取餐,食勤組須在下午三點半前完成烹煮並保溫,任務強度遠超坊間對「伙房兵」的印象。

三類油料組在此次演習中則未需支援陸航直升機加油,因此M978油罐車全數改裝載柴油,用以支援CM11戰車、雲豹裝甲車及各式輪型車輛。油料補給採中油油罐車追送方式執行,各小組負責特定補給單位,並非每日都需外部補給。雖然在雲林地區狹窄道路上駕駛M978油罐車穿梭仍具挑戰性,但官兵表示平時訓練充分,對車輛特性已十分熟悉,因此執行上並無太大困難。

然而,「陸勝一號」甫展開便發生意外。542旅南下途中履帶斷裂導致民眾受傷,而裝甲救濟車因履帶膠塊短缺,只能全程以拖板車運輸。此事件突顯國軍後勤體系的漏洞,連技術層次不高的膠塊耗材都出現短缺,更遑論其他關鍵零組件。高司單位若無法解決後勤缺料問題,將直接影響基層單位的運作。

在演習中,裝備維持與搶修任務主要由各聯兵營的保修連負責。保修連會分遣多組人員深入戰鬥單位,隨時處理裝備故障。根據操演規定,若裝備損壞超過兩小時仍無法修復或移除,TAK系統即判定該裝備損失,部隊因此喪失火點值與戰力。保修連因此必須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在機動過程中迅速回應任何前線報修。

演習前,保修連便需周密規劃各類零件與耗材的預置:哪些需隨部隊攜行,哪些由兵整中心供應,哪些留在營區待命前送。分遣小組能處理二級以下修護項目,但保修連作為後勤單位,一般不會在敵火下實施維修,因此拖救能力顯得格外重要。現行M936A2五噸救濟車拖曳能力僅約20噸,已難以有效拖曳雲豹裝甲車,仍需仰賴M88A1執行,甚至戰時可能得由另一輛雲豹自行拖救,形同削弱前線戰力。這也反映出相關救濟載具數量配置與新型裝備籌獲的迫切性。

戰場勝敗固然重要,但俄烏戰爭經驗顯示,戰力持續與後勤韌性同樣關鍵。烏克蘭能透過俘獲俄軍裝備補充損耗,維持長期作戰能力。對台灣而言,若戰時遭遇解放軍封鎖,如何在被隔絕環境下維持穩定的後勤補給,將是確保抵抗持續力與防衛決心能否發揮的關鍵。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