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軍事專欄投書】顧立雄部長於昨日邀請媒體茶敘,官宣他上任後的理念,為再來立法院開議潛艦預算的攻防先行消毒。部長強調明年的預算將著重在「不對稱戰力」、「後備戰力」、「作戰韌性」,不對稱戰力包含潛艦、魚叉飛彈等,後備戰力則包含採購新式XT112步槍及相關槍枝的戰術裝備,作戰韌性包含油、電、水等,說得很好聽,但事實上也是如此嗎?
現在的內宣才是重點,未來情勢不在考慮範圍內?
先從建構不對稱戰力來說,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數年前率先提出相關概念,當時因為政治不正確被各種側翼大加攻擊,然後俄烏戰爭爆發,不對稱作戰的效用直接打臉,開始從總統提出不對稱作戰,數年過去,台灣的成果為何?潛艦是算不對稱作戰嗎?還是傳統威嚇戰力?不對稱作戰是強調不對稱,當對方有超過你數倍的水下戰力,我們建構潛艦戰力不是不對稱作戰,使用水下大型無人艇以較少的人力及費用卻達到阻絕、攻擊敵方水上水下戰力才是不對稱作戰;發展國造潛艦有沒有考慮到未來十年二十年的作戰環境變化?
英國BAE公司已經驗證無人機投放聲納及魚雷,海軍昨日回應以目前現在沒有成熟的無人機投放聲納系統為由表示發展潛艦不會受此影響,潛艦不會受到無人機偵查的威脅;但烏克蘭無人機固定在黑海監視,且連國軍自己購買的MQ-9系列都有可投放聲納的海上偵查型,國軍建構未來兵力都不用預想未來可能的戰場環境,解放軍多款的中大型無人機五年內不會有相對應的反潛偵查技術?新進的M1A2T主戰車及新建的通用巡防艦有無考慮到應對未來戰場上的各式無人載具攻擊?現在的怠惰就會以未來的血汗來換,烏克蘭在2014年前就替我們驗證過,台灣要選擇視而不見還是痛定思痛?以陸軍要建構的反無人機系統來說,現有雷達無法100%偵測分辨,但卻取消光電偵測部分,且未見到任何反無人機硬殺的規劃,都採干擾使其返回的形式;烏克蘭戰場上單兵已開始配發小型個人無人機偵測器,載具上普遍都裝有干擾器,且有成立無人機獵殺防空單位以多管機槍及機砲擊落中低空無人機,台灣甚至連改進20機砲的瞄準系統規劃都無,是決定以刺針飛彈來對付未來的威脅,還是每次過來就用干擾槍使其不能靠近?這樣在戰場上真能實現?要不要委請民間組裝FPV無人機實際驗證官方的防護流程看是否能有效預防?
另外顧部長有提到維持傳統的兵力的重要性,秋節前幻象機的失事有可能就是我們被消耗作戰的後果,國軍針對這部分做了什麼改善?資深教官的退伍流失,不是以人力足夠一句話就帶過,二戰末期日本已無有經驗的飛行員,及便有足夠數量的飛機,碰上美軍的空戰都是一面倒的屠殺,大內宣逐漸變成掩蓋真實情況的話,如何讓民眾相信國軍能有效保護台灣。
國軍的嚴密掌控適切應處,只有空中不包括海面?
國防預算公布後,明年雖然預算創新高,但主要是F-16V、國造潛艦、M1A2T戰車吃掉大部分,基本上跟不對稱戰力及防止不對稱戰力都無關係,採購數千台軍用商規無人機及彈簧刀遊蕩彈藥可以算得上,另外大型偵查無人機MQ-9B對於提升台灣的周邊區域監視能量能顯著提升,台灣國產中科院的大型騰雲無人機卻無採購意願,美軍在數週內就被胡賽武裝擊落11架MQ-9無人機,以解放軍的防空能力,戰時這四台大型無人機能存活多久是個疑問,而較低價的國產大型無人機不支持,連中型無人機(例如土耳其的TB2、國產的銳鳶無人機)一樣沒有採購的意願,顯示國軍完全不重視持續監偵的概念,三個月來陸籍小艇的突破,海軍甩鍋給海巡,海巡甩鍋給熱影像裝備未到位,熱影像裝了就能完整監控?熱影像尚需人力使用監視,海巡也尚無建立電腦人工智慧整合,反正一線人員漏看都是基層的責任,更不要說大白天如何有效監控?持續空中監偵才是有效的掌握,俯視容易掌控大面積環境的情況,相關單位卻沒有想要改善,未來事件將一再重演。
肯定改革的決心,願不要流於宣傳空話
自從文人部長上台後,民間及軍方聽到許多期待的聲音,表示許多人民認知到需要改革應對威脅,昨日茶會提到的加強後備戰力及作戰韌性部分也是國軍的一個短板,我們肯定基層部隊捍衛國家的決心與辛苦,他們的努力也應該讓民眾更了解,就因為如此,高層才需要更替他們及未來著想,烏克蘭戰爭開始後的打貪及總統帶頭奮戰,讓年輕人願意留在國內為國家奮戰的比率上升,台灣也是如此,忠言永遠逆耳,願台灣能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