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軍風大觀園】水雷依照佈署的方式分類有幾種,包括繫留水雷(Moored Mine)、沉底水雷(Bottom Mine)、漂浮水雷(Drifting Mine),佈署的方法則有空投、潛艦/船艦投放,遠距離火箭投放等,而水雷引爆的原因,也有聲音、壓力、磁性等不同的感應方式,也因此針對不同的水雷,也會有不同的掃雷方法,且通常佈雷會混合佈雷,以增加掃雷的難度。
永豐級獵雷艦的獵雷手法,會依照整體情況而做調整,由於主要任務是清理出安全的航道,美方目前對於大範圍雷區都是以掃具來快速清除,也就是拖曳型的掃具,通常以船上搭載的音鼓浮標(提供掃具模擬船艦螺旋槳的聲音以及發出的磁力特性以觸發水雷)拖曳在後觸發水雷,在拖曳掃具過程中,還會搭配偏向浮標(維持掃具持續拖曳在船尾的左右舷)、浮力浮標(讓掃具文遲在一定深度不會拖底損壞)一起運作,來達到快速清除航道上水雷的目的。

不過要做到以拖曳型的掃具來掃除水雷,掃雷艇本身就要一馬當先航行在未清除危險的水域中,因此船隻本身通常以特殊材質製造,例如永豐級艦身以桃花心木打造,外層包覆玻璃纖維,甲板上層則是消磁的鋁合金結構,而美製永靖級則是全船以玻璃纖維打造,都不具磁性且航行音頻低,而美製軍艦擺放注重實用,歐洲船隻設計理念則加入美觀,船上的滅火器、氧氣瓶等裝備使整齊劃一,一進入船隻內部感覺就是更加美觀。
至於更精確處理單顆水雷,或是要確認可疑水下物,主要就是依靠搭載的PB3水中處理器;PB3水中處理器長3.56公尺寬1.56公尺高1.04公尺,重量1100公斤,以鋁鎂合金製成,作業深度為200公尺,最高航行速率8節,由艇尾光纖傳輸控制訊號控制,PB3艇首有個近距離聲納及水中攝影機,協助反水雷人員更好辨識目標物,艇首上方的進水閥可調節艇身水平,艇身中段的垂直車葉推進器可以控制PB3上浮及下潛,


每個PB3搭載兩個125kg的爆破彈,有效範圍約一百公尺,除了安全插銷外,壓力保險裝置確保其在水深5公尺以下才能引爆,避免在船上意外爆炸。而PB3兩側的探照燈由於功率強發熱高,因此不會在水面上開啟,水下使用水冷冷卻所以可以長時間開啟。尾舵上則有異頻聲納發波器及閃光燈,讓控制人員更好在天候不佳或夜晚掌握其在水下的位置。


在標定目標後,水雷反制組的人員便操作遙控水下載具(ROV)下水處理,在永嘉軍艦上就是PB3水下處理器,通常有用爆破或是將繫留雷纜線剪斷使其上浮,再利用武器射擊引爆或是派員處理,因為回收敵方水雷就能研究其感應引爆方式及範圍,同時測試其感應靈敏度,對於之後的反制及處理都有很大的幫助。
PB3使用電瓶供給動力,電瓶維持的時間從30-50分鐘,依照環境水流而定,從下放到爆破通常會控制在30分鐘以內,船上有兩個PB3水中處理器加上一顆備用電池,但是每次充電需要5-6小時,因此沒有辦法以PB3來做快速清除大範圍水雷。

在俄烏黑海戰場上,從2022年俄羅斯就試圖封鎖黑海阻斷烏克蘭的海上穀物出口管道,藉以打擊烏克蘭的經濟,除了投放大量水雷之外,在黑海艦隊被擊潰退出黑海後,也投放大量的漂雷影響航運安全,為此2022年英國就援助烏克蘭三艘無人水下水雷偵測器,可以沿著預定的航道使用側掃聲納掃描海底,岸上的操作人員將可疑目標標定後,經過人工/電腦覆核後,再由POV下水實際確認。同樣的方式也可用在台灣,以無人水下載具固定執行水文調查及海底偵巡,同時利用人工智慧建立完整數據庫,不但能節省艦艇出勤次數及成本,也能建立精確資料庫,同時對台灣周圍水文環境更精確即時的掌握。 水下掃雷由於不容易見到,因此比起船艦砲利的選項常不受注目,然而系統化作戰講的是全體而不是單一裝備,在有限的人力預算下,如何善加利用以小投資發揮大效益,俄烏戰爭提供很好的實作經驗,值得相關單位重視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