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外交國防委員】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馬文君委員昨日透過社群媒體對外澄清其對海軍「潛艦國造」計畫預算的看法,希望導正外界質疑她不支持國防的疑慮。馬委員指出,由於海軍「潛艦國造」計畫關乎台灣未來海防戰力。對於相關預算,她始終堅持立場,除非原型艦「海鯤號」通過岸測、海測及戰測等各種測試,不然反對貿然編列後續艦預算,在監督的角色,本來就應該按部就班,「符合作戰需求」再編預算。
馬委員特別指出,因為她的堅持常招致民進黨及側翼攻擊,批評她阻礙台灣獲得潛艦製造能力,甚至扣上賣台的相關說法,但馬委員表示,她仍將持續嚴審預算,為國防把關,同時向國民說明「潛艦國造」進度與預算問題如下:
A:沒有,海鯤號預算一毛未刪。根據國防部說法,潛艦原型艦海鯤號(舷號711)仍在進行泊港測試(HAT),預計11月交艦,且根據《上報》2月報導,海鯤號測試期間出現不少技術問題,時程會否延宕還是未知數。目前海鯤號交艦結案的日程延至118年,尚未執行預算約25億6000餘萬元,114年編列的預算約5億8000萬餘元,無刪減通過。
Q:藍白有刪後續艦預算嗎?
A:沒有,潛艦後續艦預算一毛未刪,只先凍結一半。「潛艦國造-第3階段後續艦籌建」(海鯤艦潛艦後續艦、後續艦計畫)期程自114年至127年,海軍預計分三階段、籌建7艘潛艦後續艦,總預算將達到2840億餘元。114年國防預算,針對後續艦編列20億預算,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最終決議「以凍改刪」,先凍結五成、10億元
我對於國防預算的立場,始終如一,就是把軍購花在最正確的地方,購買最需要的武器,後續艦計畫預計再花2840億,交艦期程就算一切順利,長達14年,屆時2040年的武器裝備、戰略戰術、戰場環境,90年代技術的柴油潛艦是否還「符合作戰需求」還是未知數。
我原先對後續艦的提案是將20億預算全刪除,待海鯤號完成測試後再編列,確保國造潛艦品質,但經黨團溝通,且不樂見軍購淪為賴政府政治操作的工具,才支持將後續艦預算先凍結五成。
Q:後續艦預算要如何解凍?
A:為確保後續艦達到海軍標準、符合作戰需求,且安全無虞,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要求「海鯤號」需通過海測,由國防部向立法院專案報告,始可動支遭凍結的預算。同時國防部長顧立雄早與朝野達成共識,去年7月受訪時就承諾「後續艦的相關經費即使編列,之後要動支,也要待原型艦海鯤號通過海上測試後,才會進行動支」。既然通過海測是朝野及國防部共識,何來藍白刪潛艦預算的說法。
以目前來說,原訂四月的海測也只是台船自己測試,根本不是海軍的測試,因此即便海測完也不代表後續就沒問題,因為潛艦是台船建造的,有問題一定不會公佈,一定會想辦法隱藏改進,同時希望買方不要發現。因此監督測試其實就很重要,不過因為一般民眾不知道海測將如何執行,只有靠國會進行監督;之後再潛艦上的是國軍弟兄,有可能是我們的親朋好友,因此無論政客怎麼吹噓怎麼說,都必須實際使用的海軍嚴格把關確認才行。水下威懾戰力的建設有其必要性,但軍火生意金額龐大,更需要嚴格的監督防止弊案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