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兩天的「台海防衛兵推」在6月11日第二天進入最後一個動次,也就是解放軍針對台灣進行全面的進犯。想定是共軍在某日的夜間開始隊對台灣地區實施三波飛彈聯合精準打擊,第一波以國軍各指揮中心、雷達站、軍用機場、防空飛彈陣地為主要目標,期望摧毀國軍指管能力;第二波以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台電超高壓變電站、戰備起降道、機場備用跑道為主,第三波則是針對台灣主要的隧道、橋樑交通節點進行打擊。而在發動攻擊後,立刻要求台灣在一天內派授權的代表到北京共議統一。
在遠程飛彈打擊後,中國對彭佳嶼、綠島、蘭嶼、望安、七美實施機降並佔領,同時派遣防空、火箭砲、無人機、陸航部隊等進駐,並持續以遠程火箭彈攻擊台灣東部基地。在持續以查打一體無人機干擾台灣部隊機動後,並對澎湖展開兩棲登陸進攻。

紅隊攻勢展開,美日台應對計畫
台灣組:部署無人艇(假想2030年已取得),北部80艘、東部50艘、南部70艘,同時對灘岸及海域布雷,並授權部隊反擊範圍內的遠程火箭砲部隊。空軍派遣IDF及F-16V以萬劍彈及魚叉飛彈攻擊澎湖小島上的敵軍部隊及船團,同時授權第一作戰區攻擊浙江本土的軍事設施
日本:提升戰備,要求國會緊急預算撥款,對中國召回大使,並依照自衛隊法95-2保護美軍在日本的軍事設施,開始美日聯合作戰計畫,並派遣護衛艦保護日本船隻。
之後第一作戰區被解放軍攻佔,網路大量流出澎湖居民上傳的解放軍登陸佔領澎湖照片影片,同時新的兩棲船團由北部寧波、湛江、東山島向台灣本島進發,航空母艦作戰群也進入台灣東北、東南海域。
日本組雖然一開始不認為是全面進犯,仍維持之前的作為,因應中俄的聯演及北韓的挑釁,同時加強北海道對地對地飛彈的防禦;但由於日本並未受到攻擊,因此尚不會主動攻擊中國的軍隊,釣魚台也部署陸上自衛隊,海上保安廳協助突破解放軍的包圍,主要是加強西南的防禦避免。
美國啟動美國後備軍人以及民間飛行員重服役計畫,同時以潛艦開始直接攻擊解放軍登陸船艦,並支援台灣對中國沿海的機場港口進行攻擊。美國對北京傳達如果北京攻擊台灣,將承認台彎為一獨立國家,美國會保衛台灣的主權,同時派遣海軍陸戰隊進駐,並要求日本共同,運用這種政治聲明,並將部隊部署到離台灣更近的地方,並期望台灣能獨立抵抗28天,以讓美軍作好準備對抗解放軍。同時施壓北韓,不過解放軍的登陸艦隊仍是主要打擊目標。
台灣則派遣劍翔無人機及自殺無人機、並以空軍對澎湖地區執行打擊,同時海軍主戰艦艇及岸置機動飛彈也與空軍共同執行海空聯合截擊;台灣本島完成反登陸作戰準備,海空戰存兵力重組後對登陸部隊實施再攻擊,潛艦兵力進入伏擊區攻擊,反艦飛彈對敵航母實施飽和攻擊。

兵推末局:東岸失守與戰略資產反擊
動次4最後是共軍在完整佔領澎湖後,迅速於台灣東部發動成功的兩棲登陸,利用無人機擊遠火部隊的轟炸阻礙台灣地面部隊的機動,同時突襲並佔領整個東部,到了此想定,基本上台灣的海空防衛力量可算是毀滅,美軍對東岸的共軍執行攻擊,希望盡可能消滅登陸的共軍,同時優先摧毀中國的太空資產,並逐步消滅解放軍登陸部隊,並聯合盟國派遣聯合部隊協助台灣抵禦進攻,維持台灣的主權獨立。
「台海防衛兵推」一開始就沒考慮到戰術層級深入探討,只是呈現出不同的攻防樣貌,這次紅隊出其不意由東部登陸,在這邊不考慮合理性,主要是發現問題,面對問題,雖然真實世界不一定有完美對策,但是至少能先發想,避免完全無應對方法。整個兵推從原本單線式的思考逐漸轉變為多面向,尋求美、日的支援,並開始以不對稱的方式執行作戰。國家面對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威脅,面對嚴峻挑戰希望能給國軍啟發。
日本由於跟台灣沒有正式的往來,平常多限於商業上的交流,因此當衝突發生,並無有效的管道能得知台灣對日本的態度跟期望,日本希望局勢降溫,但在情勢不斷升高,現在的情況限制了日本與台灣在作戰規劃上的深度協調,日本將遵循「美日安保條約」來行動,且未被攻擊前也將不會主動攻擊,同時解放軍避免攻擊釣魚台組至日本迅速倒向支援台灣及美國,台灣未主動向日本求援,這也是這次日本組表現的相對保守。
美國在這次的兵推中,致力於維持航行自由打破封鎖,同時藉由盟國的合作阻滯中國的入侵。由這次兵推未能呈現的是人民的抵抗意志,如果台灣人民對中國入侵的抵抗意志不足,將很難防禦中國的侵略。而在解放軍攻擊下,美軍決定依據「台灣關係法」對台灣支援,也讓美國有機會檢視其軍事資源,並對台灣的外島及東部防禦重新有新的認知。
美國組也提到,這次兵推只提及軍事,因此並沒有把政治情勢考量進去,而由於場景假設是在2030年,台灣組應該可以加入更多的不對稱作戰能力,就像烏克蘭展現的一樣。台灣無法獨立防衛自己,必須與美軍及盟國合作,在兵推中打破中國的封鎖至關重要,同時確保不會升級到核子戰爭。

兵推啟示:模擬輸百次好過現實輸一次
此次民間的兵推不代表美日政府的觀點,但藉由其前高階將領的參與,可以更了解美日政府可能的抉擇與行動。而中國佔領東沙、軍艦隨漁船進入領海,澎湖的快速失守等都超出台灣隊的預期,也暴露出一些台灣目前防衛的缺失,以及不對稱戰力的運用等。兵棋推演的目的,並不是要以為難參加人士為主,如果在兵推中不去設想各式的為難情況,激發參與人員腦力激盪來成功防衛,在兵推上輸100次,來避免現實生活中輸一次。
兵推最後再次重申,兵推的想定不代表現實的必然,只是用極端的情況模擬;任何一種推演有無數個情境,將此次推演學到的經驗與啟發與社會大眾及政府做分享,這是民間兵推做的事情,解次次兵推也拋磚引玉,未來也希望能邀請更多專業人員能知無不言提供建議,相信對台灣防衛自己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