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全程掌握密切監控」,缺口卻依然存在

「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全程掌握密切監控」,缺口卻依然存在

圖:海巡署 文:軍傳媒 Giovan

by admin
12.9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1月15日級及1月22日中華電信通報海纜發生障礙後,第一時間大家又懷疑是中國貨輪拖斷海纜,海巡接到通報後由回放雷達查證當時並無任何船舶航經障礙地點,因此排除被錨鏈拖斷的情事。

海巡署表示,「將持續與航港局等單位監控我國海域船舶動態,倘發現或獲報相關海域內疑有船舶違常滯留情形,即通報各港船舶交通管理系統(VTS),以無線電廣播要求駛離。另外中華電信初判屬外力或疑似外力破壞海纜之案件,海巡署接獲通報後,立即依雷達回放及中華電信提供之船舶、經緯度,調派艦艇前往查處,並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優先扣留涉案船舶,航港局則協調船席供涉案船舶泊靠」。

從上面的聲明,我們可以看出,相關的作為都是亡羊補牢的做法,沒有任何的預防措施,海底電纜是固定的,海巡應該很清楚其所在位置,既然全世界都發生中國貨輪疑似故意破壞的事情,事先監控應該是可以做到,當可疑船隻進入相關地區後,雷達系統跳出示警,這時就應該啟動應變,以無線電驅離並準備調派艦艇前往,而不是等事情發生接受通報後才反應。

根據海巡署的新聞稿,1月5日2202時蒙古籍「寶順」號貨輪基隆外海因距岸過近,海巡署才立即調派巡防艇前往查處,該輪表示因「主機故障」下錨維修中;1月6日0134時修復即往外航離,並在臺灣南、北部海域繞行,一直到1月23日1015時「寶順」號貨輪於高雄港西北方2.8浬錨地下錨,經聯繫高雄港VTS塔台表示,已核准「寶」輪於錨泊區下錨進行補給;另代理行則表示,本航次不進港,下一目的港為越南。

Screenshot

1月23日1322時,高雄隊PP-10032艇協同關務署高雄關巡緝艇CP-10006艇進行登船檢查,各項船籍資料及船舶證書無逾期情形,另貨艙均為空艙,後甲板無拖帶錨爪及船錨裝置,亦未發現船上有破壞海底電纜等設備。

由時間序來看,「寶順」號貨輪一直到距岸過近,海巡才派船調查,事前的船舶動態都沒發現其往岸邊靠近?由速率及潮汐也可以分析「寶順」號貨輪是以自身動力或是被潮汐帶動,驗證其所言為真為假,其實就回到老問題,海巡根本沒有資訊整合系統,所有觀測都是個別操作,在人工智慧資訊整合時代,還在使用古老方式,這就回到當官當權的不作為。

從之前小艇由淡水河口進入無法發現,其實就已經暴露相關問題,如今調來海軍陸戰隊的M109小艇作為河防,是一個改進的方案,但是海巡近岸偵查的能力有增加嗎?海巡最常使用的口號是「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全程掌握密切監控適切應處」,但是仔細想想,每次事情發生前為什麼都沒有全程掌握?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是什麼?怎麼聯合?各觀測站雷達跟誰聯合,還是只有口頭回報?海巡今年要建置的熱顯像系統,卻無任何電腦可以整合所有資訊,還是依賴人員個別操作,在人力缺乏的時代,難怪一直捉襟見肘,金門漁船幾乎上岸了還沒發現,是民眾看到通報才趕來驅離,問題不是不存在,只是一直被掩飾。

每次都在宣傳海巡人員頂著風浪執勤很辛苦,這個民眾都知道,但是高層有做了什麼幫基層解決問題?拼命花錢造船,有無足夠的船員?明明有更科技的方式卻不使用,甚至連評估都沒有,是有特定目地配合政策或是怠惰不作為?最基本的雷達情資整合,電腦整合各雷達資料即時判定異常目標,熱顯像儀自動監控,所有資訊只要由中控監視就可,可以大幅節省人力的方式為何都不採用規劃?「軍傳媒」後續也會持續追蹤,提供國外相關科技知識,井底之蛙故事雖童話,用於現實依然存在。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