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核家園」陰影下的戰雲

「非核家園」陰影下的戰雲

圖片來源:X帳號@Panchenko_X

by admin
32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專欄分享】隨著台灣民進黨政府朝向「非核家園」的目標前進,核電廠逐漸除役,但是能源供應的不足引發民眾對此政策的質疑,經過蔡英文政府的執政,綠電仍無法滿足台灣電力的需求,而隨著AI的崛起,算力中心的電力需求更大,台灣目前雖未缺電,但備轉容量已達頂峰,沒有餘裕之外,更不要說戰時若受到攻擊的能源供應是否足夠。

俄烏戰爭中,俄羅斯在2022年控制札波羅熱核電廠,不僅削弱烏克蘭的能源供應,也將核災風險作為「戰場人質」,進行地緣政治施壓。其在核電廠駐軍,以核災威脅阻絕烏軍反攻,若烏軍強攻可能引發核事故(不論是烏軍導致或是俄軍故意引發),藉此提升攻擊烏軍代價、限制其戰術選項。利用模糊界線的「核恐怖主義」(Nuclear Terrorism),手握核電廠安全為籌碼,以持續性威脅擾亂國際輿論,迫使西方盟國施壓烏克蘭避免進攻,如今看來此一政策實屬有效。

圖片來源:Planet Labs

不過此一政策也有風險,例如俄軍的專業就讓世人頗為質疑,一旦其因為故障、操作錯誤或意外導致助手軍隊專業不足無法處理,有有可能如車諾比核電廠事故般造成無可挽回的區域乃至全球災難。一旦發生上述情況,將招致俄羅斯在國際社會全面孤立與更嚴厲制裁,且受污染地區的移民潮、農業、經濟崩潰將引發更大範圍的難民危機與地緣動盪;而這些後果正是俄羅斯能將其作為籌碼的原因,使得烏克蘭也不敢輕舉妄動。

以經濟部能源署的資料,台灣燃煤跟燃氣發電占比超過8成,核電提供的發電量從6%到去年降低到只佔4%,核一核二已經除役,剩下核三在運轉,也將於5月17日退役,當台海發生戰事,估計中國要攻擊的不會是核電廠,避免大規模核災害波及自身動武正當性,且攻擊燃煤及燃氣電廠及輸送網路將更有效率且風險更小,能大幅降低台灣的發電能力,搭配封鎖減少甚至阻斷天然氣及燃煤的進口,在短時間之內就能癱瘓台灣的電力供應。

對台灣來說,核電是在戰時能持續提供穩定大量發電的選項,當然解放軍會利用資訊戰散播「核外洩」、「輻射污染」等假訊息,引發台灣內部社會恐慌,或是利用特種部隊滲透攻佔核電廠的方式,達到綁架威脅的目的,模仿俄軍控制札波羅熱核電廠,同時達到藉此妨礙外部馳援的目的。

台灣目前的核電廠都有對外電網單一且冷卻水源入口易受攻擊的缺點,因此除了目前預計成立的保二特勤中隊主責關鍵基礎設施防護外,仍須於取水口設置反蛙人或反水下無人載具破壞的防護設備,同時與海巡單位結合巡邏防護、對外電纜地下化漸少被破壞的風險等,甚至定期或不定期無劇本滲透演練,隨時保持相關人員警戒心;建立快速修復反應部隊,同時定期演練協調災害即時發布管道及疏散演練等。整合「硬防護+軟韌性」,再輔以精準訊息作戰與國際透明度,將可顯著削弱解放軍利用核電廠進行政治勒逼的空間。

不過隨著台灣進入非核家園時代,上述的威脅就將消失,但是仍須防範利用剩餘材料進行核勒索,除此之外,分散電力生產來源將是最重要的課題,綠能的轉換效率仍無法大規模供電,乾淨能源的天然氣受限於戰時可能被截斷進口,燃煤發電反而污染更大,因此台灣未來的發電方向,將會是另一個新的考驗。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