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後,取而代之的是小區域衝突及反恐戰爭,大規模複雜電子戰系統的研發優先等級下降,但隨著中國崛起,世界大國已紛紛採取行動投入此領域,北京的戰略支援部隊於 2015 年成立。現代軍隊依靠電子頻譜來執行從通信到武器導引、導航到敵我識別、干擾、欺騙等的一切任務。
96年台海危機中,美軍的干擾技術讓中國大為震驚,因此在相關領域投入大量經費及人力急起直追,但美國卻深陷反恐戰爭中,反而停滯不前,直到俄烏戰爭帶來的震撼才一棒驚醒夢中人。開始一年多的俄烏戰爭,雙方無人機的運用及電子戰的顯著成功,也促使美國陸軍加快部署開發中的電子干擾器。
美國也發現他們在相關領域的落後問題,因此空軍也新制定計畫專案,以找出美軍在電子戰上的缺陷並制定改進方法,同時空軍成立了第350電子戰聯隊,這是第一個旨在優化電磁能力並提供維護和技術專業知識的實體建制單位。在經過數十年的忽視後,美國陸軍再次將電子戰納入優先事項,其中包括旅級戰鬥單位區域部署系統(Terrestrial Layer System-Brigade Combat Team,TLS-BCT)以及區域軍團單位部署系統(Terrestrial Layer System-Echelons Above Brigade initiatives,TLS-EAB)。美國陸軍獲取、後勤和技術助理部長道格·布希(Doug Bush)對記者表示,TLS-BCT和-EAB都按計劃進行,美軍在烏克蘭所看到的情況,加速了推進這些項目的緊迫感。


TLS是一個結合了網絡、電子戰和信號情報的系統。TLS-BCT適用於較小的戰鬥編制,TLS-EAB則是適合師級和軍團等更大的單位。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開始在美軍史崔克(Stryker)裝甲車上開始測試TLS-BCT系統,並計劃在由BAE Systems生產的裝甲多用途車輛(Armored Multi-Purpose Vehicle,AMPV)上進行測試,美國陸軍正在重新投資和重建戰術電子戰能力。”
去年美國向烏克蘭提供少數電子戰裝備,作為眾多軍備援助計劃的一部分,也趁機測試及收集戰場實際使用狀況資訊。根據道格·布希的說法,電子戰系統對抗無人機攻擊非常有效。小型無人機對電子干擾抵抗能力薄弱,因此雙方用此系統皆能有效防禦小型無人機的攻擊,比的是誰的電子戰系統覆蓋更廣更能壓制對方。
所謂的區域地面部署系統(Terrestrial Layer System,TLS),主要功用是為士兵在戰場上提供更大的情況感知能力,以及更好的手段來破壞或干擾敵人的資訊或通訊網絡。美軍情報、電子戰和傳感器計劃執行官布里格·班克(Brig. Gen. Ed Barker)則表示,TLS-BCT旨在為旅級以下的陸軍單位提供一種偵測周圍環境,同時干擾中國、俄羅斯等未來假想敵大國軍隊使用的網絡和先進電子設備的手段。美國陸軍正在改變其對長程電子戰、信號情報和網絡系統的方法,考慮到在多種不同環境下可能發生的戰鬥。

至於TLS-EAB設計是用於更高層的陸軍編隊,包括擁有數千名士兵和龐大武器火力的師和軍團。該系統被視為陸軍“深度感知”策略的關鍵組成,即能夠從更遠的距離和更高的精度識別、監測、定位和打擊對手。美國陸軍為了保持面對各種不同對手的靈活性。例如在印度-太平洋地區與中國發生衝突,或是在歐洲與俄羅斯發生衝突,目標和地形都截然不同,使用的戰術、裝備等也將有所不同。
例如TLS-EAB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由於陸軍作戰會以島嶼為主進行制海制空,因此系統安裝在中型戰術車輛上可能較為適合,也方便快速運輸移動,而在歐洲,由於是大陸地形,因此裝備在重型卡車上可能是最佳選擇。
國防官員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是嚴重的國家安全威脅,而這兩個國家都在軍事科學和技術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被認為有能力干擾或抵禦美國的軍事通信、打擊和攻擊。美國陸軍正試圖在多年專注於反恐和中東之後,重新調整回大國競爭策略,加強其電子戰裝備武器庫,以應對與中國或俄羅斯等國家的大規模戰爭。 對於美軍來說,多域作戰的概念需要軍隊能夠看得更遠,能夠深入感知,並能夠理解戰場環境,而現代戰爭通常圍繞著對電磁譜的控制,為了能更精確地做到這目標並發揮效用,美軍開始了相關領域的大量投資,期能在下一場戰爭中持續保持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