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德國U-1206沉船事件之後,以此一事件爲教訓,潛艦系統包括馬桶系統經歷了多次發展。因馬桶沉沒的潛艦事件歸納出來有兩個問題。
一是船員經驗不足,潛艦操作不熟練。潛水艇艦內設置的馬桶管道直接連接到大海, 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操作失誤,海水就會逆流到艦內。
其次,馬桶系統中缺少安全裝置。 與第一種情況一樣,如果問題是由經驗不足的船員操作錯誤引起的,則意味著操作的過程中沒有設備可以檢查是否存在異常,也沒有設備可以快速阻止海水反向流入。
為加強人為因素,包括廁所在內的系統(以下簡稱“污水系統”)的排放由專門負責相關系統運行的士官進行,該排放在獲得船舶安全責任官的許可。 當然,全體船員都接受過操作培訓,並經過測試,看他們是否能真正做到。
機械缺陷也設置更多的安全裝置來完善進行。
首先,在污水系統中安裝了一個可以收集污水的儲罐,所以不是每次上廁所後排放,而是根據船舶的運行理念儲存一段特定的時間,並按照規定的周期排放。
這時排出的場所很重要。領海內禁止排放,只能在公海上排放到海水中。因此,在領海內的作戰中儲存,進入母港後利用陸地淨化體系進行排放。
其次,安裝在與海水有關的系統的船體上的閥門(hull valve)採用雙層結構,其中一個閥門配備液壓油驅動方式,在海水發生反向液壓時用強力阻斷。 這是為了預防緊急情況無法被人力阻止。
第三,污水系統的閥門裝有機械性安全裝置。 海水流入的地方由多個閥門聯動設置,機械性鎖定裝置控制整個系統,在錯誤閥門操作時,自動形成海水無法流入艦內的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