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際局勢受俄烏戰爭、美中競爭、兩岸情勢影響,各種變數相互牽動,各國合縱連橫、拉幫結派、尋求結盟,從政治、經濟、科技、軍事面向分析,競合關係錯綜複雜,在政治上對立、但經濟上不得不合作、軍事上保守,各國都必須共同面對的是,通貨膨脹、經濟蕭條、能源危機、糧食不足。但不論世局如何演變,不變的真理是各國的國家戰略,都以自己國家利益為基礎,如何讓國家生存發展、持續壯大為前提。蔡政府這幾年的國家大政方向,除了全面親美、持續抗中、搞得兩岸兵兇戰危之外,看不出來對國家生存發展、人民福祉有什麼利基,更感受不到國家利益何在?
先談國際局勢,俄烏戰爭將屆一年,未來發展尚不明朗,但美國及歐洲為主的國家,都已呈現持續援烏,後繼無力的疲態,各國必須面對通膨、經濟蕭條、能源、糧食危機等國內問題,目前檯面上繼續提供武器裝備、經援、軍援,實質上對整體戰事的影響有限,俄烏表面上狠話說盡,骨子裡都想結束戰爭,國外媒體披露,雙方幾次有機會和談都被美國阻止。美國利用烏克蘭打一場代理人戰爭企圖拖垮俄羅斯,是公開的秘密。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及一批議員公開呼籲美國政府,軍援、經援應該設立停損點,避免對烏克蘭無限制的空白授權,應將重心移回國內經濟、民生。
近期幾個重要國際新聞及美國對台政策值得關注:
●俄烏戰爭後續發展,普亭聲言「在戰場上打敗俄羅斯,是不可能的」;拜登高喊「我們對烏克蘭的支持不會動搖」。
●普亭21日發表國情咨文演說,在演說上表示俄國將暫停參與美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 New START Treaty),恢復核試爆,這項宣示增加了爆發核武大戰的風險。
●拜登親訪烏克蘭,重點在於他能否說服盟邦和美國民眾持續支持烏克蘭。拜登說我們尋求與中國競爭,而不是衝突。我們沒有要打新冷戰。
●王毅會晤普亭,習近平發表俄烏戰局和平結束呼籲。汪文斌聲稱,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上,是兩個獨立國家主權範圍之內的事情。
●美國事先知會俄羅斯拜登將訪烏克蘭,顯示美國仍未與俄國正式交惡。
●去年美國智庫兵推台海戰爭結果,美國慘勝、中國敗陣、台灣成廢墟,兵推依據的四項假定,飽受批評,完全不符合事實發展,得出的結論,不具參考價值。日前日本智庫兵推,結果也是慘勝。
●曝拜登「毀滅台灣計畫」談話的美國華府廣播節目著名主持人嘉蘭·尼克森(Garland Nixon),於23日針對我國外交部指控他是俄羅斯官方通訊社在華盛頓的記者,及俄羅斯外國宣傳組織成員做出回應了,他發文反嗆:「台灣政府有一點偏執狂。」,國人應該關切的重點是,美國官方的正式回應到底是什麼?
●美國夏威夷智庫「太平洋論壇」日前發表「台灣淪陷後的世界局勢」專題報告,以外交部一再強調美國對台灣支持堅若磐石來看,這些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想定,必屬疑美派。外交部最不應該的就是動輒對於美台關係發表不同論點的人士貼上「疑美論」、「反美論」的標簽,要徹底壟斷美台關係、甚至整體對外關係的發言權,完全忽視台灣人民對安全福祉的合理關切。若以外交部的標準,美國學者、專家、智庫對於美台關係、台海安全的評論分析都屬於疑美論。
世局如此詭譎多變,俄烏戰局會不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還在未定之數。美中俄關係變化直接連動台海危機,美國智庫對「台灣淪陷後的世界局勢」專題研究都已經出版,我們國安高層紋絲不動,有識者關心戰爭風險日益增高,蔡政府有沒有因應策略?
民眾似乎不太在意這些危機,只在乎誰要出來選總統?年輕人搶舞台鬥資深委員,一齣齣選舉爛戲讓人厭煩,缺蛋、缺電、低薪、高房價、兩岸交流停滯,政府都不管。人民想請問蔡政府台灣的未來在哪裡?除了甩鍋給大陸認知作戰,能不能提出具體解決方案,解決國內民生需求,務實面對戰爭風險,謀求和平對策,避免戰爭發生,難道只能要求人民自求多福嗎?
請蔡政府參考,國民黨的務實主張《兼顧「國防」(Defense)與「對話」(Dialogue)並行的「2D戰略」》,這是對台灣、兩岸及區域和平與穩定的最佳解方。強化自身國防的同時,維持、促進兩岸之間的溝通管道,才能真正降低風險、減少衝突發生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