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反無人機防空系統的關鍵

反無人機防空系統的關鍵

圖:LEONARDO 文:軍傳媒 Giovan

by admin
14.5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軍事科技】反無人機系統這兩年大行其道,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有推出類似的裝備,到底如何分辨反無人機系統的優劣,成了各界關注的重點。我們已美國陸軍安裝在史崔克裝甲車上的的LEONARDO DRS公司短程防空系統(Maneuver Short-Range Air Defense ,M-SHORAD)為例介紹反無人機系統的特點。

足夠的分辨能力

無人機越做越小,某些類型的無人機(Class I UAS)在大小和行為上與鳥類幾乎相同,如何能偵測到微型的無人機成為評估感測器好壞的標準。LEONARDO先進的多功能半球形高頻雷達(Multi-Mission Hemispheric Radars,MHR)就是一個代表,MHR具有以下特性:

MHR是一種利用脈衝多普勒技術和軟體AI處理的雷達技術,使用S波段的有源相位陣列雷達(AESA)雷達,具有火控追踪精度,以及優秀的雜波處理和多通道抑制能力,使用氮化鎵(GaN)放大器使雷達能高速運作同時保持冷卻。MHR是美國陸軍移動短程防空系統(M-SHORAD)選擇的雷達系統,在設計之初就強調尺寸、重量、功率和成本(SWaP-C)的優越配置概念,使其能輕鬆裝載在移動載具上,同時具有360度半球形的偵測能力,MHR主要用於地面部隊和軍事設施的防禦,特別是針對彈道導彈、火箭、巡航導彈和無人機等威脅。

在MHR已經實際列裝測試時,nMHR(Next-Gen MHR)也已研發完成,nMHR具有廣泛的瞬時頻寬,X波段的有源相位陣列雷達(AESA)技術使其在目標識別解析度和追踪方面更加精確,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至於研發中的ieMHR(Improved & Enhanced MHR)是一種更先進的雷達平台,優秀的雜波處理及4D訊號處理能力,特別能有效偵測高速、低可見度目標,在能偵測和追蹤快速小型目標之後,再來就到第二階段。

人工智慧分辨威脅

有了先進的雷達感測器,能追蹤到小鳥般大小的物體,再來就是如何識別威脅。現代的無人機飛行方式和速度及大小都和鳥類相似,如何識別就成為反無人機系統的關鍵,1990年代初在阿塞拜疆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期間補給車隊的遇襲就顯示了這類的需求,近期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才解決過往雷達操作員分辨目標的困難通點。藉由電腦從偵測到的微多普勒效應(如螺旋槳的微動)數據等、以及飛行速度、軌跡、機動性、雷達截面積(RCS)等方面資訊,分析目標的行為和運動學特性,來判定目標的種類。從而提供系統對應的合適解決之道,過往需要人員操作變成電腦全自動判定,更為準確之外反應也更加迅速,同時人力可分配到其他方面。

分散式感應器網絡的建立

小型分散式感應網路串連起大型雷達(如愛果者飛彈防空系統)及小型移動式雷達(如MHR),分散式網絡的設計理念和特點如下:

  1. 多點部署,保護範圍擴大:
    分散式感應器網絡由多個小型雷達和感應器組成,這些設備可以在戰場的不同位置部署。這種多點部署方法提供了比單一大型雷達更廣泛和多角度的覆蓋範圍。
  1. 減少單點故障風險:
    在傳統的大型雷達系統中,如果雷達被摧毀或失效,整個監控系統可能會崩潰。分散式網絡通過分布式部署降低了這種單點故障的風險。即使其中一個或多個感應裝置失效,其他感應器仍可繼續運作。
  1. 靈活性和機動性:
    分散式感應器通常體積小、重量輕,易於快速部署和重新配置,這種靈活性對於快速反應和適應戰場變化尤為重要,也能隨時跟隨軍隊移動持續保護。
  1. 技術整合增加準確度:
    分散式感應器網絡通常包括各種技術,如脈衝多普勒雷達、有源相位陣列雷達(AESA)和高級信號處理技術。這些技術的結合提高了目標識別和追踪的準確性。
  1. 數據共享和協同作戰,應對多樣化威脅:
    分散式感應器網絡中的各個單元能夠共享數據和信息,提高整體的情報認識和反應能力,也因此能夠同時監控多種威脅,包括無人機、飛機、飛彈、火箭等。

隨著科技的進步,小型化、機動化、電腦網路化、人工智慧快速判讀,這幾點特性將會是未來各類防禦系統的主要特性,過往大型裝備的優勢逐漸消失,小型機動防禦在現代野戰戰場上的存活性遠優於高價大型系統,這也是科技進步後的改變,也是未來的趨勢。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