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東戰備道路:尋求共識的挑戰

台東戰備道路:尋求共識的挑戰

圖:空軍司令部臉書、國會頻道截圖 文:軍傳媒 Kevin

by admin
5.1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今日的外交國防委員會中,立委黃仁質詢時提出,國防部在規劃東部台9線關山路段新建戰備跑道的專案中,完全沒有跟當地部落來溝通,沒考慮到戰備道對當地的影響,就連志航基地當初也是因為西部機場面臨中國突襲第一擊的危險,國防部才會在1969年以神鷹計畫為專案,於東部台東尋找,以日據時代台東商港重新建立新的志航基地,1971年8月16日完成。

黃仁委員提出,但是志航基地建成後,產生的噪音、空氣污染等問題,當地受影響的部落多次陳情,國防部都未回應,是很不尊重當地人民,且只有20年前補助一台冷氣,至少該比照其他機場。

而這次的台東戰備跑道,國防部都未與當地部落長老溝通,忽略之後會有禁建及限高的影響,且是否會對周圍農田造成影響,不應用糧食換飛機。鄭天財委員則提出是否改成花東快速公路上,原本的河堤共構也是一個選擇。國防部長邱國正則澄清,軍民是一起的,台東的戰備道路規劃是因為原本就有筆直的道路,因此才把它改為戰備道路的規劃,並不是特別建造,較不會影響建軍及地方發展。

相關的爭議其實近年時有耳聞,前有海峰飛彈基地曝光引起當地居民的反彈,這次規劃單位是交通部公路總局,應該再提給空軍規劃前就先與當地居民溝通過,而不是自顧自規劃後把地方反彈丟給軍方,空軍等於背了黑鍋。國軍的職責是守衛台灣,思考的是如何抵禦中國的武力攻擊,政府單位其實應該是要做好軍民溝通的角色,而不是全部丟給國防部面對。

台灣近年強化國防,中國對台灣的武統其中大機率是圍困加飛彈攻擊,先期摧毀海空軍力,破壞民心士氣塑造投降氛圍。面對這種戰略,戰力保存是關鍵,不論是船艦、飛彈、戰機、油料、彈藥的保存,都會是需要事先規劃,要馬兒好又不讓他有休息的地方,海軍、空軍裝備人員承受過往中線默契打破,灰色地帶的進逼的龐大壓力,士氣崩潰是失敗的開始,烏克蘭一開始裝備不如俄,憑藉頑強意志抵抗俄羅斯2年多,台灣不應視保家衛國的國軍如好欺負的老實人,透明公開的尊重、溝通才是長久之道。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