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開始,於台北世貿一館舉辦的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共分為
- 國內發明區
- 學校發明區
- 國外發明區
- 專利商品區
- 永續發展館
- 未來科技館
- 創新領航館
等七大展區,這次主辦單位包含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防部、教育部、勞動部、衛生福利部、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國家發展委員會、中央研究院等洋洋灑灑政府10部會聯合主辦,逾400家國內外參展商及學校團體參與其中,更有來自日本、泰國、印尼及厄瓜多等國的參展商,展出千項創新技術。參展廠商實在太多,本篇針對中科院此次展出的野戰型外骨骼簡單介紹。
中科院此次展出是4年的研究專案,目前進行到第三年,已經有初步的成果。這個計畫是針對士兵搬運重物的野戰型主動式外骨骼做研究,用以協助例如砲兵之彈藥搬運、重型武器操作移動、傷患救助移動等,旨在減輕單兵戰場體能負擔。中科院展示的為下肢野戰型膝關節動力外骨骼系統,系統總重小於10kg,提供扭力達40Nm以上,平均能耗小於300Wh。系統採用扭力計感測器設計,對於˙穿戴者的意圖偵測時間小於100ms。整個系統電力供應為背在腰間的電池,採熱插拔更換式設計,單個電池的操作時間約為2.5小時,目前尚未做到針對各個單兵的客製化調整,不過已與軍方合作收集數據,未來將持續改良,也朝動力上肢外骨骼及動力全身外骨骼的應用方向研究。
外骨骼最核心的技術其實就是其電腦運算單元,如何判別使用者的需求正確的出力輔助,出力少了沒用,出力過大反而造成負擔,因此須不斷的收集數據研發改進。另外結構的強度就屬於材料力學的領域,單向計畫需要的人才是跨領域廣泛的,下列就來看看實際研發人員的解說及現場採訪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