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颱風沒來,帶來的暴雨導致堰塞湖潰堤,造成花蓮光復鄉大範圍受災,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搶救受災民眾,陸軍運用作戰的思維與精神,除了先行運用直升機、無人機投入救災,並迅速完成跨區增援規劃,充分展現救災刻不容緩的愛民精神。

因應花蓮地區遭受重大災情,在昨日賴清德總統特別授權國防部長准許國軍進入民宅後,陸軍司令呂坤修上將今(26)日率重要幹部抵達光復鄉慰勉救災部隊,特別要求第三、四、五作戰區與特戰部隊跨區增援,持續投入最大量救災人力與裝備,除希望把握救援黃金時間,也宣示陸軍全力救災,協助受災民眾恢復家園的決心。
現階段國軍已主動派遣各作戰區偵搜、工兵及化學兵等專業部隊兵力外,也將無人機、生命探測器、AAV7及多功能工兵車等8類17項裝備陸續投入救災任務,務求以最短時間、最高效率完成災後復原任務。


從呂司令上任後,包括無人機的使用方式,從細微中都可以看出其務實的思想,這次體民所苦,除了派遣單位前往救災外,更要求各單位妥善照顧救災官兵生活所需,如同作戰,後勤補給是持續戰力的關鍵。同時勉勵救災官兵,為民眾挺身而出是職責,也是使命;雖然無法與家人一同歡度假期,但能協助災區民眾儘速恢復正常生活,絕對會是最有意義的連續假期,更是陸軍忠誠精實軍風的最佳展現。

承平時期許多人瞧不起陸軍,認為是幹粗活的低科技兵種,尤其最近的意外事件讓陸軍承受不當訓練的壓力,事實上國軍早已不是過往只會鐵血教育的軍隊,各種訓練也都有一定的標準作業流程SOP,其訓練跟任務本來就有一定的風險,真正發生事故的機率也許比在路上遇到車禍的機率還低,且從各種演習、活動中就不能看出,「犧牲奉獻」、「愛民助民」的精神刻畫在每一位陸軍官兵心中,不是口號,更不是名詞,永遠是動詞,用實際行動去實踐,「用我們的汗水,止住受災民眾的淚水」,迷彩的身影就是安定人心的身影,聽起來很矯情的口號,在真正用心接觸後,在真正受到幫助後,所有的詞句都化成真實的具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