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際軍事新聞】自2024年7月英國工黨政府上台後,立即啟動「根本性檢討」(root-and-branch review),由國防大臣John Healey委託至少三位具國際視野與軍事經驗的外部專家執筆,包括前北約秘書長Lord George Robertson、前聯合作戰司令Richard Barrons將軍、前美國白宮歐俄高層官員Fiona Hill等人領導團隊,並於2025年6月2日正式發布,標題為《Making Britain Safer: secure at home, strong abroad》,而英國政府24日發布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也可以說《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是框架,《Making Britain Safer》是實際的執行方式。也就是說,2025年6月2日國防部公布,先行定調軍事改革方案,再於6月24日公布《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整合國防部版本+內政部+數位部+能源部政策,對外宣告「整體國家安全策略」。
報告指出,英國正面臨冷戰後最複合性的威脅,鎖定在俄中朝伊四個國家,其中俄羅斯為最直接、迫切的威脅,俄羅斯透過核恫嚇、混合攻勢、網路攻擊等方式,持續干擾歐洲穩定,試圖影響歐盟及北約對烏克蘭的支援,以及影響歐洲對俄羅斯威脅的重視程度。

另外報告中對中國則定位為「持久性挑戰」,中國主要透過經濟滲透與間諜行動影響西方體系,同時利用大量出國的中國人潛伏在西方社會各階層收集訊息,同時監控在海外的中國人。而報告中評估伊朗與北韓,則著重在核/彈道飛彈領域,被視為中東及東北亞次級但不可忽視威脅 。
針對以上的挑戰英國的戰略目標分為維繫歐大西洋地區的威懾與作戰能力(NATO-first),第二點是防衛本土、海外領地及附屬地(Resilience)的能力,最後是塑造全球戰略環境。其中在防衛能力建構上,除了強調全社會「想要和平,就要為戰爭做準備」的理念,設定產業與預備役動員機制,同時打造能隨時啟動生產的軍火庫產線、固定年度動員演習(如Pegasus演習)等,以面對全面衝突威脅。
另外再強化核子打擊方面,宣布投入150億英鎊更新其核子載具,包括擴充潛艦隊至12艘彈道飛彈核潛艦,而除了水下的核子投射在台之外,也將強化空中核子投射能力,預計將部署可搭載美製B-61核彈的F‑35A,這是自1998年後英國空基和投射能中斷後的重建。

而在軍工產業提升上面,將設立6間以上彈藥工廠,計劃建造7,000枚遠程飛彈,並推動「常備軍需」計畫,使得自身的軍工產能能隨時應付需求 。另外也將創建「數位指揮網」(Digital Targeting Web),結合AI、無人系統與地面部隊,到2035年大幅提升作戰速度與精準度,同時防禦越來越多的資訊化無形攻擊。同時後備軍人擬擴增20%,並拓展軍校,改善軍人福利等,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從軍。
為了因應北約面對俄羅斯威脅的需求,預計2027年將防衛支出提升至GDP 2.5%,再於下一屆議會達成3%目標,長期則是以5%為終極目標,由於波蘭的軍費已達4.7%,若英國國會無法通過這些決議,外界認為這將會影響英國在全世界的威信。
2025年英國SDR可視為開啟21世紀國防戰略的關鍵轉折,樹立英國「戰時常備準備」的新秩序。雖然定位清晰、野心勃勃,包括核威懾、常規動能、數位戰與全民戰備,但其成敗觀察指標將取決於:
- 預算承諾是否能真正落實至3%、甚至更高;
- 立法與約束是否能催生時間表與里程碑;
- 跨國協作包括AUKUS、GCAP第六代戰機等是否能主導及成功;
若這份報告無法搭配後續國會支持、資源挹注與產業轉型,將可能淪為被人恥笑的學術藍圖。但如若能確實執行,的確可能為英國30年來最重大的防衛體質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