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新北市議員在美國測試國軍抗彈板,因為測試結果很不理想,因此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國防部特別在昨日召開記者會澄清。
記者會中國防部主要說明,其製作的III級抗彈板符合標準,按照SOP測試也都符合,絕對沒有品質低下的問題,並公開當時軍備局測試的影片以昭公信。
軍備局獲得管理處處長游玉堂少將針對記者提問,到底國軍抗彈板能否抵擋共軍5.84口徑子彈部分,提出科學數據指出,III及抗彈板主要是吸收動能、防止穿透,搭配內蕊國軍的抗彈背心能抵擋7.62口徑,彈頭重量9.6公克,槍口初速847公尺/秒,動能約3444焦耳,而解放軍使用的5.8口徑,彈頭重量4.15公克,槍口初速950公尺/秒,動能約1872焦耳,因此理論上是可以擋下5.8口徑子彈。
至於民眾質疑為什麼不用IV及抗彈板,游上將表示目前IV抗彈板平均重量在2.2-2.8公斤左右,增加的重量會導致士兵負擔增加行動不便,之前有採購一批IV級抗彈板提供給海軍陸戰隊使用,未來如果有需要,造兵單位當然會依照需求來研究提供。
法律司處長吳逸聖少將表示,目前單位清點料帳相符,當然若證實有盜賣軍品的情事一定會走司法途徑。
由昨日軍備局釋出的測試影片只是之前測試的紀錄,也沒有細照測試結果,公佈了影片頂多讓民眾知道有做過測試,結果是軍備局說合格。但是這議題引起軒然大波的原因是網路影片使用的槍彈實際貫穿,重挫國軍官兵及民眾對抗彈板的信心,記者會結束後媒體記者們更是私下討論,官兵要的不是抗彈板有沒有符合你的規格,而是抗彈板能否真的抗彈保命,國防部以防弊的面向澄清,卻忽視了真正在意的問題所在。
整個抗彈板事件,其實可分為幾個面向,這事情點出了國軍採購機制的問題,僵化怕出錯的機制導致採購是採用過時的標準,更不要說最低價格標的問題,導致國軍採購的裝備都無法領先需求或甚至符合需求,更多的是有總比沒有好。另外就是高層無法面對問題改進,第一優先証明沒有弊案,完全照規格執行,但官兵及民眾希望知道的是國軍提供的裝備是否能保命;今日記者會國防部強調公發裝備符合規格,所以不會開放外購,一旦發生戰事在前線槍林彈雨中衝鋒陷陣的不是說裝備合格的官員,如何說服合格裝備足以保命? 如果因為某些因素不能實際測試,在不影響外觀及任務情況下,官兵願意負擔更多重量獲取更好保護,宣佈抗彈板開放官兵自購都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美國陸軍第82空降師在去年10月開始接收新行第二代模組化可伸縮防護背心(Modular Scalable Vest,MSV),是2008年換裝的改進型外層戰術背心的最新替換品,除了原本extra small、small、medium、large、extra-large尺寸外,還提供small-short, small-long及extra-small等供身材嬌小女性使用,同時依照歷年士兵受到槍傷的大數據統計分析,將原本矩形防彈板位置縮小以減輕重量,目前已換裝6,000名近戰單位的人員;美軍重視生命,傾聽士兵的需要不斷改進,能否給同樣面臨實際戰爭的我們一些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