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外交國防委員】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天的會議中,吳思瑤委員提出,今年以來發生許多國軍官士兵輕生案件,108年到112年5年中自殺通報有158人,卻只有11人接受輔導,有93.1%的比率是沒有接受到心理輔導,這個比例偏低。
而根據110年到112年國軍官士兵自殺已遂案例的原因統計,40%是經濟因素、25%是感情因素、10%才是工作壓力,與一般認為現代年輕人是草莓族不太能承受壓力反而較無關,果然是一文錢逼死一條好漢。
國軍目前是有心輔三級制度,第一層是由營、連、排、班等各級基層幹部以及輔導長負責第一線防處工作,第二級則是旅級以上單位的「心理衛生中心」設置心輔人員,第三級是轉介國軍醫院編設的「地區衛生中心」之身心科、精神科醫師。

空有制度卻無合格人力
國軍雖有三級制度,但在第一級也就是最廣大的基層,具有證照的人數為0,第二級編制人員有證照的比例也只有15.7%,吳思瑤委員指出,國軍具證照的心輔人員只有69位,但具有證照未從事相關執掌的人員有89位,等於是未適才任所,放任專業不使用。
國軍現有官兵約16萬人,等同69位有專業證照心輔人員要照顧16萬的官兵,每人要負責2千多位,根據教育部對全國各級學校的輔導人員配置,目前比例從1:1200逐漸往1:900邁進,國軍整體有執照的158位若全數投入相關心輔工作,加上每年大專院校相關系所畢業服役人員的協助,則能將每個人負責的人數大幅降低,是可以思考改進的方向。
今年以來已有多起軍人輕生自裁事件,由於職業特性,職業軍人本來就難兼顧家庭,如今除了士兵自裁,甚至包括事關、軍官也走上此路,國軍人力不足是既定事實,如何以科技,或是減少行政作業,甚至是雜事外包的方式,減輕基層的負擔;自身人力不足受限,就要引入外部資源及支援,失去一個有經驗有能力的人才,對其家人、單位、社會、國家都是無法彌補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