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川普和談破局、礦權換援:俄烏戰場與全球角力的雙重暗流

川普和談破局、礦權換援:俄烏戰場與全球角力的雙重暗流

by admin
17.7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國際軍事新聞】4月底,俄烏戰場迎來新局面,川普主導的和談雖然明顯偏袒俄羅斯,但普丁仍不買帳,在烏克蘭及俄羅斯都拒絕和平協議的結果下,川普被重重打臉,美國主導的和談破局,但最終烏克蘭仍在川普壓力下與美國達成礦產協議。

俄羅斯2月中旬起在頓巴斯擴大攻勢,日均砲襲次數創下2024年以來新高,意在奪取阿夫迪夫卡以西交通節點,削弱烏軍機動線。且由於朝鮮軍隊的協助,俄羅斯除了奪回庫爾斯克之外,4月下旬首度部署朝鮮砲兵旅(約 14,000 人)於盧甘斯克方向,希望能利用朝鮮軍人的生命來擴大俄羅斯的戰果。

在烏克蘭方面,由於庫爾斯克豪賭的失利,烏軍已經退出俄羅斯領土,普丁在5/9歐戰勝利日前完成其將侵略者趕出領土的承諾,戰略上烏軍重新轉為守勢,依託縱深防禦與無人機「蜂群」夜襲俄軍後方補給點,同時以F-16對地攻擊支援前線烏軍防守以減緩俄軍推進,也因此出現首架F-16被俄羅斯擊落的戰果。

由於美國在川普上台後就縮減甚至停止對烏軍的實際援助及情報分享,導致烏軍愛國者飛彈快速用鑿,如今只能靠歐洲軍援的NASAMS飛彈緩解,但無可避免的空防就出現漏洞,這類情況也是台灣未來會碰到的危機之一。一旦愛國者飛彈被消耗完畢,國外援助或是採購又無法到位時,就只能依靠自身產能來彌補,台灣的天弓三型飛彈產能也有限,勢必要擴大已準備未來所需。而烏克蘭因為軍援花的不是自己的錢,所以不論什麼目標都用飛彈攔截,這從其發射器上的擊落戰果可知;但數百萬美元的飛彈攔截數萬美元的無人機,無形中逐漸拖垮軍援的力道,以此為鏡台灣應該提早尋求低成本反巡弋飛彈及無人機的方式。

不像美國隔著大西洋,歐洲面對俄羅斯的入侵威脅,彷彿冷戰時期景象重演,因此今年除了加大軍援烏克蘭的力度,也承諾投入500億歐元的「烏克蘭設施基金」、CAP信託基金累計捐款9.55 億歐元,用於無人機干擾、野戰醫療、工兵器材等非殺傷性裝備、啟動企業投資重建專案等,4月在北約外長會(布魯塞爾)期間,宣佈新增聯合防空教官團,支援愛國者/SAMP-T 操作轉換,將歐盟對烏克蘭的援助納入多年度財政框架,降低美援遲滯對烏軍影響;同時也與比利時簽訂協議,比利時承諾10億歐元2025軍援,並於年內提供2架F-16 備件機(2026再交2架可飛行機),確保F-16聯盟後勤鏈多點備援。著眼除了協助烏克蘭在美國抽腿後能持續抵抗俄羅斯之外,其自身企業也能分食重建大餅。

總結來說,歷史上美國參與過的他國區域戰爭多以撤退失敗收場,其刻在骨子裡的白人至上主義加上美國利益優先的原則使其無法融入在地,遑論真心幫助;而歐盟在依賴美國多年後終於迎來惡果,被迫加強自身防禦加大援烏力度,同時納入多年財政計劃以持續。

川普政府則是一面倒施壓烏克蘭,為的就是取得烏東的礦產開發利益,應證任何參戰都是美國利益優先的基調,由於美國與亞洲歐洲隔了兩大洋,因此對於侵略的威脅無感,出賣盟友換取自身利益對於商人性格的川普來說再正常不過。

烏克蘭在面對俄羅斯時,由於過往自身的親烏勢力及貪腐,導致目前的局面,為了國家的存續只能付出高昂的代價,利用礦產協議爭取時間空間及有利的情勢,寄望獲取更多的空防援助以抵擋俄羅斯的飛彈及無人機攻擊,同時加強自身的遠距離無人機開發,在國外軍援不願意提供長距離攻擊性武器的條件下保有對俄羅斯後勤節點的打擊能力。 由俄烏戰爭的發展,不管政客再怎麼美化,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是明確的趨勢,台灣有著烏克蘭的前車之鑑,若不能解決自身的貪腐,發展正確的國防道路,則將面臨一樣的局面。台灣目前遠距攻擊武器都仰賴國外,烏克蘭的長程無人機其實是很好的借鏡,低成本高效益。另外更有效率的防空防砲系統也是未來趨勢,在自己能產製砲彈的情況下能保有基本的低空低成本防空能力,而這兩點是目前台灣都缺乏,似乎也沒在追求的弱點。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