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際軍事新聞】烏克蘭總統與美國總統川普及副總統范斯在白宮的見面會議,意外演變成雙方在媒體面前爭鋒相對,不歡而散,甚至被川普下逐客令的結果,與世人猜測的大相徑庭。從媒體釋出的畫面來看,川普跟范斯原本預期澤倫斯基會乖乖接受美國的要求,同時感謝美國的施捨,讓其可以在媒體前面展現自己解局俄烏衝突的成就,塑造自己是和平締造者的形象,但卻沒料到與澤倫斯基的公開會談會擦槍走火,又或是安排好的一場秀?
從戰爭一開始,澤倫斯基放棄出逃的建議,選擇抵抗,而經過三年,美國在川普總統上任後,新的立場不但震撼了全世界,也即將改變歷史的發展。美國新政策是明確的,「美國優先,一切以美國的利益為主」,川普認為他們提供的武器才讓烏克蘭能抵抗俄羅斯,並在會議中提到援助的標槍飛彈發揮了功能。標槍飛彈是有效的反戰車武器,但若不是烏克蘭軍民的奮勇抵抗,單憑一個武器也改變不了戰局,不過事後來看,美國提供的援助都不是什麼真心的幫助,只是設下的高利貸陷阱,現在要求烏克蘭以高昂代價償還。

澤倫斯基在離開白空後即刻接受與川普關係不錯的福斯新聞專訪,專訪中並未向川普道歉,只是表達對白宮會面結果的遺憾,澤倫斯基也許對自己的英文太有自信,但在正式的外交場合,這點反而沒有任何的緩衝空間,范斯的外交言論激怒澤倫斯基,澤倫斯基的美國將會感受到苦果言論激怒了川普,若是有專業的翻譯在中間緩衝,相信情況可能會不相同,也給雙方提供下台階的空間。
世人原本認為川普只是提高談判籌碼,才表現出親俄態度,如今似乎此種猜測錯誤,川普就是崇拜普亭能夠獨裁管理一個國家,加上上屆選舉時烏克蘭不願意幫忙的仇恨,因此此次調停完全倒向俄羅斯,某部分來說,此種態度完全打醒歐洲只想依賴美國的想法,也逐漸將美國與歐洲切割,在川普主政揮舞關稅大棒下,保護主義已經重新萌芽。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極力被民進黨政府撇清,怕更多民眾失去對美國的信任,偏向讚同中國的趨勢,立法委員陳冠廷就強調,「台灣的國家利益與周遭國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共同確保持續穩定也是我們一致的目標。因此在與美國的對話上絕對沒有任何問題。美國副總統及許多重要國安人士都不斷強調台灣在地緣政治和經濟產業上的重要性」。問題是「疑美論」就真的是錯誤的嗎?
澤倫斯基在白宮的發言,基本上是站在烏克蘭的立場,他堅守著烏克蘭的國格,這點很不容易,台灣在面對美國的壓迫時,能否堅守自己的立場?我們有無本錢堅守自己的立場?川普在會議中數次強調,澤倫斯基手上沒有牌可打,因此必須接受,這也是台灣必須認清的重點,手上有牌,才能夠在國家博弈間生存,而這幾年的時間,就必須創造手上的牌,而不是將其揮霍。
烏克蘭與台灣不同又有些相同,同樣面對強敵的侵略,烏克蘭有歐洲盟友堅定支持,不惜與美國鬧翻,台灣四周都是聽美國話的朋友(還不是盟友),台灣因為第一島鏈地理位置而未被放棄,但保護主義興起,第一島鏈退縮,台灣位置並非重要到不可取代;台積電及晶圓產業是過去累積的國力優勢,也是目前台灣唯一有的牌,美國正強迫台灣放棄,台灣在無法獨立抗中且被美國強勢壓迫的情況下,未來走向該如何?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就指出,川普施政的首要重點是貿易赤字以及互利公平,他很喜歡測試跟各個盟友的關係,川普他通常會對對手正面稱讚,反而對盟友會有微詞,因此必須以結果再來看他現在的作為。

台灣的重要性,不會高到讓美國必須與中國開戰以避免台灣淪陷,地理位置來說,東亞的航道可以繞過台灣,甚至由未來可能的北冰洋航線取代。而美國防堵中國的區域霸權,也可藉由鞏固日、韓、菲、澳等國來達成,只要中國不先攻擊美軍,那有可能美國就不會直接參與戰事,則台灣在被封鎖的情況下如何支撐,又或是如何突破封鎖,台灣必須準備的劇本必須是很多套。
除了美國之外,台灣尋求國際社會更多的支持是必要的,譬如加強與歐洲的軍事合作,除了與美國加強軍事訓練合作外,也從歐洲獲得更多的軍事科技能力提升,台灣不能放棄自身的軍工產業能力提升,但應該將資源從大型飛機船艦部分挪到無人載具,台灣會面臨跟烏克蘭一樣兵源不足的問題,無人載具是唯一的方向,也是台灣仍不夠重視的方向,能建立自主研發生產並持續改良無人載具能力,而非只是代理獲取採購利潤。
人是自私的,人形成的國家也是自私的,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態度,就如同中國對台灣,容不得一點的反抗與不服從,烏克蘭所有發生過的處境,都給了台灣很好的經驗事先防範;烏克蘭相信他國的承諾、烏克蘭自身的腐敗、烏克蘭不重視軍事造成國力不彰,台灣面對烏克蘭血的歷史,若仍不能找出解方或事先準備,則未來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台灣全島共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