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從兩棲到獵潛,美陸戰隊MV-22B加入印太水下爭奪戰

從兩棲到獵潛,美陸戰隊MV-22B加入印太水下爭奪戰

圖:DVIDS 文:軍傳媒 整理報導

by admin
19.6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國際軍事新聞】(2025年8月8日)美國第31海軍遠征單位(31st MEU)的MV‑22B首次在印太地區支持反潛戰(ASW)任務,與兩架MH‑60R Sea Hawk直升機協同投放聲納浮標(sonobuoys),以偵測水下船艦/潛艇聲響,這次任務是由USS America (LHA-6)兩棲突擊艦及第7艦隊作戰共同進行。這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在 7 月中旬的「大西洋聯盟」演習中測試了使用「魚鷹」部署聲納浮標後首度在印太地區時行類似的演練,標誌著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印太地區的根本改變,從傳統對地、兩棲作戰逐步延伸至反潛領域,成為海上防禦戰力的一環。

在6月28日至7月中旬舉行的大西洋聯盟2025演習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型傾轉旋翼機中隊(VMM)162的「魚鷹」直升機成功投放聲納浮標後,8月4日起,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1海軍遠徵部隊(MEU)與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打擊群(CSG)、英國航空母艦打擊群以及包括一艘日本潛艇在內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加賀特遣隊共同演習,演習中就執行上述的反潛演練。

MV‑22為傾轉旋翼機,兼具直升機垂升/降特性與固定翼高速長航程能力,非常適合海上快速反應、布放浮標等任務,相比傳統ASW平台如P‑8巡邏機,其在載運聲納浮標方面具備靈活性,能在「分布式航空作戰」與「先進遠征基地作戰」架構下展現高度靈活性與適應性,且MV‑22垂直起降的特性,適於不預設場域的反潛任務。且由於是美國三軍通用現役裝備,MV‑22能無縫結合美國海軍航空載具、兩棲艦隊資源進行聯合作業,使反潛資源更加分散與多元,提升整體監偵覆蓋能力與反應速度。

但使用MV‑22 Osprey來強化反潛能力也不是沒有缺點,目前MV-22僅投放浮標,尚未整合主動回傳或自載聲納系統,依賴其他平台分析數據,未達完全自主ASW能力,未來可考慮整合輕型空降聲納或DAS(被動陣列聲納)。且MV-22過去的事故歷史紀錄,若用於反潛作戰的海上複雜環境時,需更加重視設計風險管理與操作安全。

U.S. Marine Corps photo by Cpl. Alora Finigan

隨著中國潛艦數量與品質提升,投入MV‑22即為印太反潛態勢注入新變數,提高A2/AD環境下的威懾能力,美軍海軍陸戰隊透過MV-22參與印太防潛行動,彰顯其正在從傳統兩棲作戰向更高端的海域作戰體系轉型。而日本同樣也使用MV-22,因此此舉不僅提升美軍反潛戰網的密度與韌性,也加強與海軍/盟軍整體聯合作戰能力,未來MV-22甚至可發展模組化架構,在運輸、空中加油、ASW間快速轉換。台灣被拒絕出售新的反潛直升機,也可能跟美軍的反潛思維轉變有關,不過顯然海軍與美軍並未好好溝通,台灣的軍購仍未整合周邊情勢及未來發展,殊為可惜。

U.S. Marine Corps photo by Cpl. Alora Finigan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