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軍事專欄】在2023年,無人水下載具(UUV)領域實現了顯著的發展和應用,UUV技術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2023年底,美國海軍接收了首艘自主型大型無人水下載具(XLUUV)“逆戟鯨”(Orca)。波音公司交付的首批六艘原型艦為未來的測試和評估奠定了基礎,儘管該計劃預算超支和進度延遲,但,美國海軍預計將在2024年底前接收剩餘的五艘XLUUV。
逆戟鯨XLUUV由於試模組化設計,重量約50噸,長度則依照搭載的艙室由51至85英尺,這些原型艦使美國海軍能夠探索無人潛艇如何有效運用魚雷和水雷等進攻性武器,並能夠在海上自主運行數月。逆戟鯨XLUUV今年的測試進展將為美國在未來印度-太平洋地區衝突中使用水下載具提供重要的戰略資訊。
除了大型水下無人載具,美國海軍計劃在2024年持續推進其小型無人水下載具(SUUV)計劃。美國海軍於2022年選擇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HII)基於REMUS 300 UUV建造其獅魚(Lionfish)SUUV艦隊。2023年10月,美國海軍與HII簽署了一份九艘SUUV的合約,同時保留了生產多達200艘SUUV的選項。這項為期五年的合約可能超過3.47億美元,暗示著UUV在在美國海軍艦隊中將更廣泛的運用。


2023年7月,L3 Harris與海軍合作,首次從行進中的潛艇成功發射和回收了自主水下載具(AUV)。五個月後,快速攻擊潛艇“特拉華號”(USS Delaware)成功地從其魚雷管發射並回收了一個HII REMUS UUV。隨著UUV和AUV技術的成熟,這些載具在商業和防禦領域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政府機構、軍隊和私人公司繼續利用AUV進行高分辨率的海底資料調查,這些數據的收集將有助於對目標海域海洋環境的理解,並加強水下作戰能力。UUV還可以收集用於反潛戰的聲學特徵,並監視和巡邏關鍵水道,未來一艘有人潛艇可能成為許多AUV的母艦平台,能監視掌控大片水域。
除此之外,UUV在推進和通信技術方面這養年也有長足的進步。與空中領域不同,海洋環境的潮汐提供了獨特的能源生成機會。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蝠魟(Manta Ray)計劃目的就是開發一種長續航力UUV,該計劃將採用變化浮力推進或將溫差轉換為電能的水下滑翔技術。PacMar和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作為蝠魟(Manta Ray)計劃的兩個競爭者,也已經分別在2023年和2024年初進行了相關的測試。
水下通信和網絡是UUV技術中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領域,2023年9月,幾個北約盟國和觀察國進行了一次海上軍事演習,測試了與UUVs等其他平台的5G通信網絡。北約海軍正在探索通過5G網格網絡在空中無人機、水面船艦和UUV之間的整合及互操作性。水下資訊共連技術的進步為載人-無人載具協同作戰(MUM-T)在防禦應用中創造了新的機會,UUV作為一種比有人潛艇更具成本效益和可獲得性的選擇,類似於無人航空載具(UAVs),而在今年的實際測試將有可能改變未來海軍衝突的戰術概念。


在2023年的兩場主要武裝衝突: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和以色列、哈馬斯戰爭中無人機的使用,展示了它們的全球擴散和作為戰鬥武器的價值。傳統的海軍大國如俄羅斯被無海軍的烏克蘭在黑海節節挫敗,另外中國以及非國家團體如哈馬斯現在都開始在軍事目的上操作UUV或水下自主攻擊載具。尤其中國作為無人機大國,更傾全力發展UUV的潛在能力,目的是改變跟美國海軍之間的軍事實力差距;隨著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UUV在潛在的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衝突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可能利用UUV和進攻性水雷對台灣及其盟友的基礎設施進行攻擊或執行封鎖。UUV甚至可能攻擊海底電纜,目前台灣的海底電纜負責傳輸99%的洲際數據。在2023年,疑似兩艘中國船隻切斷了馬祖通往台灣的海底電纜,極有可能只是中國的預先演練,未來真正衝突發生時將有可能利用UUV或水下自主攻擊載具執行特殊攻擊任務。
2024年初,胡塞武裝叛軍對紅海國際航運船隻的攻擊以及美國及盟國海軍的回應,為UUV戰爭提供了一個可能的環境。胡塞武裝叛軍的持續攻擊以武裝無人機和反艦飛彈及反艦彈道飛彈為主,胡塞叛軍在2018年能經俘獲了一個美國UUV,未來是不是有類似到武器值得注意,當地的海峽環境頗為適合UUV的活動,美國海軍在2024年除了發展自己的UUV,勢必也將面對更多敵對勢力UUUV的挑戰與攻擊,台灣執著在自主防禦潛艦建造的同時,相對應的領域應當一併研究與發展,致力於觀察、理解和分析無人系統和水下載具如何繼續塑造未來的軍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