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立法院即將在本週審查預算,其中潛艦國造編列了5億8495萬元的部分,國民黨立委陳永康提案凍結,在原型艦「海鯤艦」完成泊港測試執行海試之後才能動用,是目前最可能的方案。
以「海鯤艦」由台船在2019年得標,2020/11/24開工,2024年9月下水,預計明年4月海測,整個時常大概是4.5年,因此如果以下水測試後第二艘開工的時程來推算,八艘全部完成至少要到2038年,但真的可以這麼順利嗎?
根據「軍傳媒」請教退役海軍專業人士的分析,先不說別的,上述的時程是在2038年前中國都不會犯台,若一但兩岸發生戰爭,則裝備的取得,船廠的受損等都會影響,且牽扯到保險公司的保險,這需要專業會計師、律師等相關團隊事先跟保險公司談判簽約,通常專業人士團隊費用會在千分之五到十左右,這部分目前完全沒有看到有相關的規劃。
除此之外,國艦國造的政策,是在哪個造船廠製造就回到哪個造船廠保修,潛艦平均每年需要保修一個月,每四年需要大修12-18個月,以台船目前兩個船台的能量來說,勢必會影響到後續艦的建造;而除了硬體設備之外,每艘潛艦建造需要900個專業人員,這些人員的安排聘用規劃也都沒有任何相關的評估報告,加上這些考量,八艘潛艦造完可能要到2045年之後,到時候的戰場環境是否跟現在一樣?又或是大型無人潛艇已經取代現又潛艦地位?

由美國國防科技公司 Anduril Industries與澳洲皇家海軍「幽靈鯊」(Ghost Shark)計畫聯手研發的超大型無人潛水艇(XL-AUV)Dive-XL,近日完成連續 100 小時的水下航行測試,其長時間的匿蹤潛航能力,提供指揮官更大的戰術彈性,這種超大型無人潛水艇(XL-AUV)是否會改變未來水下戰場的環境,如同無人機主在陸地戰場一樣尚不得而知。但以目前的潛艦電瓶容量來看平均使用時間,粗估在3節的巡航速度可以行駛96小時的話,全速的16\17節速度可以行駛時間可能不到1小時,這也大大限制潛艦的使用,這也是為甚麼美軍都使用核動力潛艦、澳洲也轉採用核動力潛艦的原因。
潛艦國造是好事,但專家建議必須分批建案、分段覈實,且必須有專業的工程師、會計師、律師、專案管理師等團隊從一開始就參與,以最壞的情形來規劃,目前手艘原型艦自製率40%,後續艦自製率約50%,是否未來有可能轉向採購現成設計在台灣建造也是另一種可能;如同所有的採購一樣,國艦國造必須有更好的風險管理系統才能因應修正,後續艦都應回歸合法合規才是正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