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際軍事新聞】隨著俄烏戰爭的持續,雙方都為了生存及打擊對方,不斷的有創新的思維,日前國軍在影片中露出陸戰隊製作及練習無人機的畫面,中國也不斷釋出其部隊操作無人機鑽輪胎入窗戶等精確操作畫面,都在向外傳遞一個訊息:「我們也有FPV無人機戰力」真實情況也是如此嗎!
以國軍來說,畫面出現的都不是一般部隊,像烏克蘭有專責的無人機部隊,目前國軍還沒有,一般部隊更無人力去操作時數公斤的「戰術型無人機」,準備起飛至少15分鐘以上,且無法直接將資訊傳遞至指揮中心,更遑論能即時應用在小部隊戰鬥,國軍影片中的自製無人機也許就能達到相同的效用。
無獨有爾,烏克蘭跟俄羅斯日前都公佈了其新型的無人機,烏克蘭是能攜帶43公斤炸藥的「Fat Man」,俄羅斯則更誇張,以纖細骨架製成的「Motylek」無人機能攜帶250公斤的FAB-250航空炸彈,符合其一貫的作風,以大當量炸藥彌補不精準的問題!

先不說這兩款無人機戰績如何,無人機的效益以反應在其出現上,表示目前戰場上的反無人機手段都不算有效,過往需要5-6台無人機先後攻擊以摧毀裝甲車,如今傾向以足夠破壞力的無人機一台解決,也可節省無人機的消耗,在矛與盾的爭霸上,無人機物前暫時領先反無人機系統。
台灣目前即將決標的反無人機系統標案,不但可能無法解決承平時期的灰色地帶無人機侵擾,戰時應對敵方無人機可能更無法應對,台灣需要的是領先的思維,這也是國人目前最不信任國軍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