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第一梯次「金馬精忠衛隊」的口述故事

第一梯次「金馬精忠衛隊」的口述故事

文:軍傳媒 張火木 教授

by admin
2.9K 瀏覽次數views

民國五十五年五月二十日,蔣公宣誓就職第四任總統,嚴家淦就職副總統,因感内衛區責任繁重,由大陸跟随來台的警衛人員年紀漸長,均面臨退伍年齡。蔣經國於民國五十四年一月十三日,被任命為國防部部長,他認為金門人地處偏鄉,性格單純可以信任,遂於民國五十五年五月中旬,指示時任侍衛長郝柏村親至金門,從五十四年創立的「陸軍第三士官學校」第一期學員共計分三個中隊四百五十名金、馬子弟中挑選衛士。

挑選標準學員身高需具一六五公分以上、儀表端正、體能良好,再經各層級考核,層層篩選,最後由總統府副侍衛長兼官邸警衛室主任張兆驄挑選出一百零八位,此即是「金馬精忠衛隊」第一梯次,並進入「憲兵學校」預士班受訓。

黃水團先生口述故事

黃水團先生是第三士校第一期的入伍生,也是精忠衛士第一梯次隊員。民國五十四年九月一日,共有四百五十位互不相識的同學, 一起到西洪村的第三士校報到,彼此成了士校同學。然時光匆匆幾十個年頭都已過去了,這才驚醒,大家都己不再年輕。當年的同學,大都已星散四方,久而久之,既少有往來聯繫,一時也無從熟識。人生歲月,多少往事,「少年十五二十時」的輕狂豪邁,都已成了昨日的回憶。昔日那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早已兩鬢飛霜。

人的一生有很多因緣際會是相當奇妙的,任誰都無法改變,能夠在同一個學校成為同學,這是百年修來的福氣。現在回想起來,那段相聚的時光,真是酸甜苦辣,百味雜陳。報到的那一天,鄉鎮公所派來軍用十輪大卡車,到各村接人到士校報到,接著開始編隊,換上制服後,儼然有人的樣子了。不記得在士校待了多久,同學們在隊職官的帶領下,搭乘軍艦到高雄港,換乘火車到台南隆田第八訓練中心,開始接受十六週的入伍教育。那時雖然已是九月天,南台灣的天氣還是非常炎熱,每日的基本教練和體能訓練,都會使大家汗流浹背。也許是年紀輕,也不覺得辛苦,但我們還是喜歡在教室上課或是去山上打野外。

新訓中心的例假日是非常熱鬧的,那時有子弟在訓練中心受訓的家長或親友,例假日都會來探視及辦會面。我們這些外島去的同學,則很少有親友會來辦會客,因此例假日仍然會留在中心無處可去,那時候想家是必然的,但也讓我們更成熟與懂事。

張漢民口述敘事

張漢民也是第三士校第一期學員,民國三十七年出生於金門縣金沙鎮青嶼村,官嶼國小畢業後,家中無能力再讓張家兄弟倆繼續升學,因此當民國五十四年陸軍第三士官學校在金門創立時,青嶼村很小但是報考的人最踴躍,同時進入士校第一期的村人共達十二人,包括張家兄弟二人,這要感謝張家兄弟的父親,因當時家中老的老、小的小,肯同時讓倆兄弟同時進士校的決定不容易。事後得知當時他們父親的想法,認為小孩子在家幫忙種田沒什麼出路,並說出「少不離鄉可能就會變成廢人」的見解,事後想起來,他們倆兄弟同時從軍,見地確實高明。

第三士校第一期的學生進士校沒多久,張漢民就被送到台南隆田陸軍第八訓練中心代訓四個月,訓練很嚴格,代訓結束:「陸軍第三士官學校」新建校舍也落成啟用,返回學校繼續未完成的課業。適逢「總統府警衛隊」至士校遴選衛士,共錄取一百零八位,張漢民有幸被選入官邸當衛士。

金門士校畢業後,又到台灣的憲校訓練三個月,畢業後,就直接到士林官邸擔任基層衞士。 初次進入官邮的印象是感到很莊嚴、很安靜,室内牆上貼的標誌即是「保持安靜」,官邸的幹部也同時強調說:「先生」(蔣經國)喜歡安靜。民國五十七年五月,警衛隊長憲兵上校楊雄偉親赴金門士校挑出八十名第三期金門士校生擔任衛士,此為精忠衛隊第二梯次。

    民國六十一年内區隊代表警衛隊,參加總統府待衛室年度射擊比賽,該次比賽是採用PPC鑑定射擊,每人子彈五十發,從七碼至六十碼,採用不同的姿勢,而且左右手交互運用,在限定時間内完成射擊,超出時間,則該次成績不予計算。

精誠團結一條心,忠貞愛國為元首金馬精忠衛隊三十五年間,招收衛士,總計三十三梯次,合計1344位,其中考取軍官人數合計146位,若扣除前後有五梯次,是招收各部隊的146位,共計1198,至於歷年士校結訓生的人數確實有超過萬餘人,尚須考據相關文獻,才能清楚真實的數據  歲月如梭,青春不在,那些過去軍旅值得記憶的動人畫面,都將會一一浮現在眼前。千餘位金馬衛士他們耕耘過,流汗過,甚至流血過,付出了青春的年華,也共同書寫下投身軍旅的精采人生故事,而有關「金馬精忠衛士」軍旅生涯的口述史蹟,都將會擇要載入作者正在撰述《鳳山傳奇:安民與戰地新村》的村史章節裡,將藉此表達對全體「金馬精忠衛士」與歷年士校結訓生的最高敬意!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