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前陣子大膽島、二膽島再度發生大陸民間人士使用小型商用無人機飛至我禁制區域內的事件,且將影片公開嘲笑我軍,類似的事件從2022年開始就不斷發生,二年過去,現行國軍SOP是以廣播、信號彈、熱焰彈驅離,若無效才向上級反映後使用干擾槍或7.62口徑以下輕兵器攻擊;事情發生後在立委質詢下,國防部長承認官兵訓練不足,會再加強督導訓練。無獨有爾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出雲號航空母艦,也被中國人使用民用無人機飛越甲板拍攝,海上自衛隊第一時間是否認並認為是AI造假影片,被證實是真實影片後才改口,未來類似的事件只會層出不窮。
針對無人機的干擾,空軍委託中科院花費43.5億建立24套干擾系統以及310支干擾槍,陸軍則是預計花費9.8億建制26套干擾系統,價格差了4倍,以目前陸軍的規格要求是6公里要能偵測到0.01平方公尺大小的無人機,2月11號在外島曾低調執行反無人機設備的測試,目前預計再修改測試標準規格後於近期進行招標。
在前幾次無人機侵擾二膽島,守軍無作為在立院被質詢後,前幾天無人機在次侵擾,守軍依照SOP以無人機干擾槍反制,結果反而被對岸的網民撿到槍,大酸花費43億的干擾槍沒用,只有間斷的GPS訊號遺失,並不影響操作及拍攝,此訊息有可能為假也有可能為真,但卻是一個警訊。

解決發現問題的人卻不解決問題
國軍花費43億的干擾槍,到底有沒有經過作戰測評驗證,應該說有無從嚴驗證,如果有,為何有無法干擾的情形,現在只是一台,如果是蜂群襲來,43億買的設備是不是根本沒用?如果是假訊息,是否應該澄清?從金門越界三無船開始,海委會的處理方式讓人搖頭,如今換成無人機事件,只是一再打擊國人信心,如果決心嚴正執法,則應當在二膽架設無人機干擾系統,入侵禁制區的空拍機,在接近時直接干擾使其失控或返航,或是讓其無法進入限制空域。以現在的科技其實都可以做到,而針對目前的情勢,也可以採特別方式徵求實際系統測試,有效的才列入採購考量。以現行的採購法,採購單位非使用單位,訂了一堆奇怪的規格,實際上是否合用都不知道,或是要求過高又無足夠的預算,買車是車子整體性能符合需求才採購,花費賓士的預算不能只買到國產車,只有國產車的預算就不要想買到豪華進口車;開的規格過高沒有廠商能做到,現行反無人機系統的偵測、干擾等分開測評,那是否有可能會有合在一起系統反而互相干擾?買車前要試開、買槍前要試射,符合需求才採購,軍事裝備採購本來就需要全民有共識加上合適的監督,目前將許多項目限制中科院優先就是問題的根源,什麼都會的公司就是什麼都不精,公平競爭與世界標準看齊才能得到好東西。美軍的方式是軍方開出規格,初期評比合格的廠商會得到製作原型的初期預算,此時再由廠商製造提供測試驗證原型產品,2-3家經過軍方實際使用測試競爭後,奪標者才以預算採購,但在現行的採購法又不容許這樣做,且負責人員也怕被投訴偏袒會相關指控,反而綁手綁腳,明明有好的民間現成品,卻需要等中科院研發不成熟成品。
二膽的事件凸顯陸軍的無奈,侵擾的主角是淺色商用小型無人機,在與天空背景同色的情況下,地面上的人員只能注意到目視可及的無人機或是聽到聲音才能發現,二膽島目前無偵測無人機的雷達,士兵能發現無人機應該要稱讚其警覺心,但人畢竟會疲倦,因此現今的反無人機設備強調提早偵測發現,才有不同的選擇反制。



攻擊是最好的防禦,擊落無人機為最終手段
被擊落的無人機就是好的無人機,針對小型無人機的威脅,俄烏戰場上最先出現的是士兵以土法將多把步槍安裝一起,以彈幕方式增加擊落機率。而為了有效攻擊,一向走在科技軍武尖端的以色列公司 Smart Shooter Ltd 早在2018年就開始研究智能瞄準具/戰鬥光學系統或“火控系統”(FCS)系列,也就是Smart Shooter SMASH X4單兵火控瞄準系統,用於攻擊移動目標,其原理就是利用電腦計算移動物體的前置量,並透過瞄準具標示出預測位置供射手瞄準,增加擊中目標機率。隨著科技進步AI的邁進,Smart Shooter Ltd 最新的SMASH X4火控瞄準系統已經可以做到單發擊落100公尺遠的飛行中小型無人機。
除了安裝在步槍上由士兵手持,或是安裝在特殊腳架上增加穩定度及攻擊角度,Smart Shooter公司也與Roboteam合作開發的自主戰術機器人項目,有點類似日前在俄烏戰場上俄羅斯使用的小型無人遙控載具車撘載槍榴彈發射器,類似的平台已經發展成熟,只是更換上方的武器裝備就可發揮不同的功用。


無人機空戰首度發生,未來戰爭新面貌
除了攻擊地面獲得不少戰果,導致俄烏戰場上雙方聞無人機都色變,因應的方式也開始出現,雙方均開始利用無人機進行空中戰鬥,烏克蘭使用快速FPV撞擊方式用來擊墜俄羅斯的無人機,俄羅斯使用投彈或投網方式打擊烏克蘭無人機,甚至有影片拍到俄羅斯無人機試圖撞擊烏克蘭飛行中的攻擊直升機已獲得不對稱戰果。換個角度思考,國軍若能普遍訓練小型無人機飛手,在遇到類似事情時,也可用來訓練飛行技術,同時以灰色作戰行為反制。


強化防護措施,有效抵御小型無人機的潛在傷害
以金馬前線的小島來說,戰略地位以不若以往,加上 科技進步與戰略的改變,挖坑道等大型工程已不合時宜,但卻面對各種灰色地帶侵擾以及認知作戰的攻擊。俄烏戰場上無人機肆虐也促使各種防禦偽裝更為重要,目前除了電子干擾器之外,最有效的莫過回歸原始技能,也就是隱蔽與掩蔽以及額外防護。以車輛來說最有效益的就是加裝一層鐵絲網圍欄外覆偽裝網,不被發現就不會被攻擊,就算被攻擊也多了一層防護提前引爆炸藥減少傷害;火砲陣地同樣的防護也是必要,由於無人機炸藥量不大,陣地出入設轉折減少爆炸碎片及震波傷害也能有效防護減少傷亡。
俄烏戰場上無人機的肆虐,雙方都絞盡腦汁防禦敵方的無人機,俄羅斯甚至出現全包覆鐵籠,有如冷兵器時代的龜殼鐵甲;也有出現新的電戰干擾系統加裝至戰車上干擾來襲無人機。烏克蘭除了用誘餌、也在車輛上加裝防禦鐵籠,雙方都在吸收戰場經驗。
排除認知作戰誘因,減少前線官兵負擔
前線要有作戰的思維,在衛星監視及無人機監視下,視覺的隱藏是基本,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而除了光學鏡頭,烏軍也利用熱影像鏡頭搭載在無人機上的優勢,於夜間攻擊俄羅斯士兵;由於外島要以樹木遮擋有先天的困難,但融入地貌的偽裝網覆蓋是基本,若偽裝網本傷也有熱影像偵測功能,則除了火力點,包含通道、戰壕、甚至廣場等都可考慮,當整座小島看起來就是小島,除了真正戰時無法讓敵人摸清虛實,平時應對認知作戰侵擾也較有彈性,當對岸民間無人機飛來無法藉由嘲笑國軍行為增加流量,幾次之後自然無人仿效,也可降低前線官兵心理壓力,在反無人機設備到位前同時解決民間無人機侵擾問題。
長久來看,建立無人機防禦網是國軍必須要做的改變,無論是應對中型長程自殺無人機的飽和攻擊,或是小型無人機的區域攻擊。俄烏戰場上70%的無人機防禦是靠電子戰系統干擾,但除了昂貴的反無人機系統建置,以及在考量到系統被摧毀或覆蓋率不足的情況下,增加對自殺無人機攻擊的防護力及建立輕兵器反擊能量都是可以預先考量,甚至將對無人機的射擊列入練習內容、大量訓練小型飛操手、配發反無人機無人機也都是另類思考的方向之一,新世代的不對稱作戰已經開始,俄羅斯擁抱舊思維的鋼鐵洪流如今毀壞橫躺在烏克蘭田野,就是最好的殷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