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立陶宛的維爾紐斯峰會順利結束,由於鄰近白俄羅斯,因此北約對此次峰會的維安可以說是大費周章,還從各國支援多套防空系統來預防可能的攻擊。但這次事前宣傳為具有歷史意義的維爾紐斯會議,最終卻以北約聯盟基本上原地踏步而告終,歷史上1990 年的倫敦、 1997 年的馬德里或2014 年的威爾斯北約峰會都達成了許多重要決議。
2023 年的維爾紐斯峰會比較重大的消息只有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 (Recep Tayyip Erdogan)決定批准瑞典的入盟申請,但這一決定是在峰會開始前一天做出的,而且仍需要土耳其議會決議;不過德國外交部長安娜倫·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以及英國首相裏希•蘇納克(Rishi Sunak)都表示,瑞典成為北約第32國的加入,將「讓我們更安全」。
但除此之外,在幾個關鍵問題上幾乎沒有什麼重大進展,怕過於刺激俄羅斯,北約仍無決議發出邀請戰後烏克蘭加入北約,這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感到不滿,這次峰會的公報只有“當各盟國同意時,我們將向烏克蘭發出邀請”等的空洞含義文字,表示北約內部會員國仍有歧見,但是烏克蘭在這次峰會也得到北約新的一輪援助,德國宣布將提供7.7億美元的額外援助,包括增加25輛豹式坦克、增加40輛步兵戰車以及另外兩輛愛國者防空導彈發射器。法國宣布將發射射程150英里的“Scalp”巡弋飛彈,類似於英國的“暴風陰影”飛彈。挪威宣布追加 2.4 億美元用於未指定的設備和其他支持。
另外這次峰會對於在東歐前線部署前沿武力的承諾仍沒有進展,除了在峰會開始前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宣布將駐拉脫維亞的加拿大特遣隊人數增加一倍,達到 2,200 人,但這對於波羅的海三小國面臨俄羅斯直接威脅的國家來說,其規模仍然太小不足以威嚇。另外國防投資承諾 (DIP) 沒有重大變化,該承諾是北約聯盟領導人在2014 年的威爾斯北約峰會上做出的承諾,通常被稱為 2% 的目標。北約盟國在維爾紐斯聲稱,他們同意將 2% 的支出水平視為底線,而不僅僅是目標,但是在2014 年的威爾斯北約峰會公報就說“目前符合北約指導方針的盟國將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至少 2% 用於國防,其目標是繼續這樣做……”,等同毫無任何的進展。
針對中國方面,公報提到中國惡意使用混合行動及網路行動,使用其政治軍事及經濟力量來增加影響力,力圖顛覆既有規則的國際秩序,包括太空、網路、海洋領域,中國使用的具脅迫性的政策挑戰北約的利益、安全與價值觀。因此雖然北約對與中國進行有建設性的接觸仍持開放態度,但也努力提升盟友間的合作,避免並防範北約被中國的脅迫性策略分裂,同時應對中國對自身安全的挑戰,加強自身應變準備。
公報也提到,中國與俄羅斯日益深化的戰略夥伴關係,其價值觀與北約盟國背道而馳,且兩國都亟欲破壞國際秩序下的國際規則,因此呼籲中國發揮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作用,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同時不以任何形式支援俄羅斯的戰爭,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基本上此次的北約峰會只有在歐洲新的防衛作戰上進行有建設性的討論,美國之前決議拉攏中國以及歐洲對中國的綏靖主義態度,如今逐漸嚐到苦果付出代價,不過今年峰會的不作為明年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北約聯盟 75 週年生日峰會留下了很多空白機會。
公報完整內容可參閱 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official_texts_217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