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規劃共同圖像是必然
【軍傳媒/軍事新聞】2月22日國防部公布美國安合局(DSCA)已公告總額約為7,500萬美元(合台幣約為23億元)的「Link-16系統提升先期規劃」對台軍售案,本案即是針對現有軍方迅安系統(早期稱為博勝系統)實施性能提升,國防部新聞稿中說明,本案係並請美方就整合國軍指管及情監偵系統之數據鏈路實施升級,併進行整體規劃及完成部分優先升級作業,但依據合宜的整合步驟或方式,通常區分為上下指管鏈與橫向的情資分享鏈,即是將感應器到射擊系統(sensor to shooter )的反應縮短,其中包含不同感應器(即不同的雷達系統)偵測到的情資實施整合研析與判斷,並迅速傳送到專職攔截的射擊武器系統,由整合性系統形成共同圖像,並區分為空中、海上、陸上情資,即敵方來襲兵力,再由專職的戰略/戰術指揮中心負責綜合判斷威脅等級,形成作戰命令的下達(包含監視目標、鎖定威脅、發射攔截、戰果評估等步驟),同時也將所偵獲的情資同步傳送至經核定的橫向機構,以了解各種威脅的位置與兵火力現況,可迅速調整因應的兵火力計畫,由適當的兵力實施防護射擊,進而擴大攔截成效,並同時節約兵力與彈藥,還有可能的能源消耗(如油料),所以整合性的共同圖像確有必要。


自製系統軟體與設計內容易破解
但國軍目前的裝備系統區分為美製、法製及自製,各系統的情資通信傳輸格式不同,甚至有世代差異(LINK-11/LINK-16/LINK-22),新系統已具備抗干擾與加密的能力,甚至還具備目標威脅分類與傳輸優序比,可在有限的頻寬將高威脅目標先行送出,且未來還有無人機/艦等偵攻系統的開發案,如何提升為相同的介面統一運用,尤其是傳輸接收的設備要結合現有系統,尤其還包含法製的機艦系統,以及中科院的自製武器,其實都是一個難度甚高的挑戰。
至於中科院的自製系統,未來可否提供系統原始碼實施整合作業?因為系統原始碼涉及系統參數與分析原理,某種程度應視為機密資訊,一般來說,硬體的採購規格固然可以協助判斷系統的能力,如使用發電機的功率可判斷雷達偵測的距離、頻率模組可判斷偵測目標的解析度;但經整合後,確實可以與美製的系統相連結,也就是在不久的未來,若國軍可能具備參與多國演訓的機會,這無異又向國際的軍事交流或聯盟踏進一步,對台灣的國家戰略與軍事戰略而言,也是一個正面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