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軍車故障影響交通,民眾應多支持代替無端責難

軍車故障影響交通,民眾應多支持代替無端責難

圖:軍傳媒、DVIDS 文:軍傳媒 Kevin

by admin
19.8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六軍團關指部在9日實施「基地測驗-戰術機動」科目鑑測時,乙輛CM23迫砲車在淡水中正東路二段路口拋錨,導致後方大塞車。這新聞看似又一件國軍出包案,但可以把它想成就是車輛拋錨,一般轎車都會突然拋錨顧路了,軍用載具當然也不例外,比例多少而已。以這次的主角CM-23來說,車齡也有30年,雖然經歷翻修,但畢竟年歲已久,許多零件也都會有磨損,這次的故障主角在受測前一定完成機動前檢查與營內機動測試(當過兵的就知道鑑測前檢查絕對不能馬虎),惟因風扇油封老舊,以致在夜間長時間行駛時發生風扇機油滲漏,導致引擎溫度過高無法行駛;雖然經車組人員搶修重注機油,引擎仍無法正常作動,因此沒有馬上移車怕增加裝備損壞,車組人員在確認無法緊急故障排除後,便通知保修連人員到場搶修,1小時後就將車輛先移至路旁,後續由M936救援車拖離。

由於新任國防部長上任後,就要求軍隊要實地演練,因此像日前的長泰演習參演單位就是從駐地長途機動,模擬真實情況,而非過往使用拖板車運送的方式。這方式很考驗部對的裝備妥善率,也考驗部對的緊急應處能力。長泰演習期間也有發生載具故障,但都直接搶修排除或是由保修單位拖回,車輛故障就等於減損戰力,這樣的演習方式也間接讓部隊主官開始重視裝備妥善率,裝備妥善率的數字趨近於真實而非過往的造假文化產物,國軍觀念正在往好的方向改變。

目前國軍基層的搶修車輛主要配置在保修連,通常演習時都會伴隨出動,遇有狀況能即時排除,這次剛好是連級單位在實施機動鑑測,算是小規模部隊的夜間移動,因此沒有安排救援車輛隨行,後續的處置也符合所有的SOP,嚴格來說單位並無任何的缺失,就那麼剛好在測驗時車輛拋錨,受測單位想必心裡也是OOXX一百個不願意。

不過藉由這次事件,其實多少反應陸軍裝備老舊的問題,陸軍一項因為基數龐大,加上台灣整體環境,所以在預算編列總是向後移動,今年底終於有了海馬斯和M1A2T戰車的到來,加上國造雲豹裝甲車的替換,多少有點在更新輪替,但這樣真的就夠了嗎?

空戰勝利除了靠飛行員技術,很多也是靠整體戰場知覺及地勤人員整備飛機,海軍船艦的妥善率更是影響作戰能力,陸軍作戰也是相同,後勤雖不起眼,但是佔了很重要的成份。目前輪式車輛主要是用1982年生產的M936中型五噸6X6裝甲救援車,負責17噸以下車輛(包含13頓左右的CM系列裝甲車)的搶救拖吊,22噸的雲豹或M60戰車就用M88A1來拖吊,但是1980年代引進的第一批37輛M88A1裝甲救援車要在戰時支援全台灣的需求應該遠遠不夠,且新列裝的M1A2T六十多噸的重量也超過M88A1的60噸拖吊上限, 2019年透過「銳捷專案」採購的14輛M88A2專門伺候M1A2T戰車。

U.S. Marine Corps photo by Lance Cpl. Aldo Sessarego

如果按美方建議M88A2與M1A2T戰車的比例來看,國軍目前擁有的450輛CM-11勇虎戰車、100輛的CM-12與480輛左右的M60A3戰車,至少要130輛的裝甲救濟車,這還沒有把700輛的雲豹裝甲車算進去,這部份和裝甲架橋車一樣長期因為預算排擠被延後,根據俄烏戰場經驗,戰場上一開始受損的甲車其實都是可以回收修理恢復戰力的,但放在戰場的結果就是被後續的攻擊完全摧毀而永久損失,或是被敵方繳獲增加對方戰力。

總結來說,美軍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其不怕浮現困難,丟面子是一時的難堪,但藉此針對問題改進取得之後的成功是其軍力強盛的基因,日後民眾路上碰到國軍類似狀況,其實可給予多點鼓勵,也要更支持裝備的汰換更新,持續維持國軍的良好戰力。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