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於週二公佈新版的全民國防應變手冊,結果因為內容敵我辨識宣傳部分在解放軍的軍服圖示上沿用舊的資訊,迅速被民間軍迷發現錯誤,並在網路流傳造成一面倒的責罵。
其實有錯就該被罵,這個應該就是負責的人員沒有注意,沒有注意到引用資訊的時效性,但整體而言不應該抹去全民國防應變手冊的優點,對於一般民眾來說,至少有一個行動的依據,而不會在戰爭發生或災難發生時如無頭蒼蠅一般不知所措。舉例來說,避難地及防空避難所的標示就是很重要的進步。
全民防衛動員署結合各地的警消及鄰里長單位,從去年開始就針對全台灣8XXXX個防空避難所進行調查,目前完成率約84%? 不過多的防空避難所位於民宅或私人土地的地下室,是否會如同前陣子烏克蘭戰爭一年後,仍有不少防空設施是無法隨意進入的情形一般,甚至有烏克蘭民眾因為在等待當地鄰里長攜帶鑰匙來開門時被炸死,戰爭發生各種人性的惡劣及光輝都會呈現,但是這也是執政者必須考量的。


另外由於智慧手機普遍,製作緊急地圖的概念對一般民眾很適合,即便戰時通訊網路受干擾,至少民眾知道該去哪裡躲避、若受傷該去哪裡尋求救護協助,沒有飲水食物供應時政府的補給點會在哪,這些資訊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是很有參考價值;
台海戰爭發生,不會只有軍人的事,一定是全民都會捲入,越多事前的準備越能應變事情的到來,不過全民國防應變手冊內許多的聯絡方式仍是連到公家機關的電話(例如台電、中油、自來水公司),但是戰時這些單位的公務人員確定會如常上班?似乎仍是用平時各單位負責的思維來製作相關的內容,既然戰爭發生就會成立類似COVID-19的緊急應變小組跟中心,是不是應該統一相關諮詢管道?其實國防部不應怕有錯,也應抱持開放的態度歡迎民眾指正,提前規畫才能知道哪邊要修正,才是正確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