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週末(2月16日)加拿大海軍哈利法克斯級巡防艦「渥太華號」(HMCS Ottawa)以航行自由的主張通過台灣海峽,引起中國的極大反應,,國防部表示,當日自1050時起,陸續偵獲中共殲-10、空警-500等各型主、輔戰機及無人機計24架次出海活動,其中18架次逾越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我北、中部及西南空域,配合共艦執行「聯合戰備警巡」侵擾。
國防部於17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臺灣海峽絕非中國主權範圍。友盟國家在臺海自由航行,正是以具體行動,凸顯臺灣海峽法律地位;共軍藉各項軍事行動,威懾臺灣及周邊國家,窮兵黷武的心態,則適足證明中共才是當前臺海和平穩定唯一、且最大的威脅」。
立委林億君就表示,中共如此作法,不但缺乏國際法的法理依據,更傷害兩岸及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對中國的國際形象完全毫無幫助。其目的有三:
- 繼續對台灣「以武逼統」施加壓力;
- 針對美國國務院近日更新網站,對美台關係事實清單的修改給予壓力;
- 藉此威嚇加拿大這些和台灣友好的國家,不要輕舉妄動。
美國國務院網站此次更新,雖然將「不支持端獨立」文字移除,但對照美國在台協會(AIT)網站目前仍未更新的版本,國務院雖然把「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拿掉,但也在後面加入一句「我們期待兩岸分歧能夠以和平、非脅迫的方式,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得到解決。」華府在川普重返白宮後,美中台關係會如何轉變,還尚待觀察,不宜過早下定論。
身為外交國訪委員會的召委,林億君認為面對現在的美中台三邊關係,更重要的是應該時時刻刻保持對國際情勢變化的敏感神經,以確保台灣的長久利益,找出讓美中台關係可以「三贏」的機會。畢竟,就現實來說,美國與台灣已經是全球合作夥伴關係,然中國對台來說,雖是惡鄰居但卻又是重要的貿易對象。因此,林憶君認為,台灣在處理美中關係時,仍須謹慎思考如何在美中戰略競爭中安全自處,創造美中台關係「三贏」的機會,確保台灣利益與和平,肯定是最佳的戰略選項。

上週賴清德總統在國安會議後,宣布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 3% 以上的目標,並持續推動國防改革、國安法制改革,以及「立足臺灣,布局全球」的經貿戰略等三大工作。
立法委員陳冠廷在接受法媒《世界報》訪問時表示高度支持,強調對國防投資就是對台灣自身安全最好的投資,「面對中共在軍事的『量』、『質』提升,以及破壞式創新的快速成長,台灣必須加快腳步、擴大在傳統裝備及新型應用上的投資力道。」陳冠廷表示,目前國防預算約占GDP 2.5%,總統提出的特別預算正是達成3% 目標的重要解方。
面對中國的威脅,提高國防預算到GDP 3%應該是長期的目標,但是關鍵在如何達成,以及相關國防預算的運用有效度。台灣近年要花大錢造潛艦造新船買武器,但國造裝備一直被質疑不夠透明跟花費過高,當人民監督的權利都被畫上通敵的標籤,社會只容得下一種聲音,民主價值就蕩然無存,俄、中、朝、伊等國家不都符合上面敘述!!在法制基礎下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才是真民主。
近日勇鶯高教機的失事讓媒體焦點回到漢翔身上,國造勇鶯高教機的生產時程延宕有必然的原因,從空軍到漢翔到中科沒有一個單位有正視問題公開說明過,遑論訪間謠傳品質有問題導致交機延後的謠言,台灣國防相關的新聞稿通常是好棒棒或完全掌握情勢,久了已經沒人相信這種大內宣報喜不報憂的聲明,華人習慣解決發現問題的人而非解決問題,這種民族性目前仍普遍存在。台灣國際地位的特殊需要執政者有前瞻的眼光,帶領台灣走向下一個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