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昨日在台北南港漢來飯店舉辦的「2025 台北安全對話」,由國防安全研究院與陸委會聯合主辦,邀請包括澳洲前總理 Scott John Morrison(莫里森)、美國保守聯盟(ACU)主席 Matthew A. Schlapp(司馬特)、美國國防國際主席 Van Hipp(希普)、總統府副秘書長 何志偉、國防部 柏鴻輝副部長等。本屆「台北安全對話」規劃五大主題,分別為:國際安全態勢、社會韌性與防衛嚇阻、不對稱戰略思維、新興科技的戰略影響,以及非軍事力量對安全格局的作用。
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霍守業致詞時指出,中國透過軍事脅迫、經濟施壓、網路攻擊、假訊息與各種混合威脅,不斷對台灣施壓,危及台海的穩定。同時,中國更與其他威權政權加強勾連,形成所謂的「動盪軸心」,將其影響力與不穩定因素擴展至整個印太地區。

澳洲前總理 Scott John Morrison(莫里森) 在演講時指出,相信主權,相信開放的印太是澳洲及西方一貫的主張,尤其在他任內經歷中國第一手的脅迫與威脅,澳洲決定站出來反抗中共 他認為:
第一,台灣的未來攸關重大。
維持台灣現狀,對澳洲、美國、日本等國來說,並非只是方便或利益的權宜之計,而是關乎我們自身的安全、繁榮與主權。這不僅是半導體或民主體制的問題。如果台灣被迫納入中共的威權統治,全球沒有任何一個角落能置身事外。
第二,圍繞台灣的衝突將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不只是台灣,中國自身與整個世界都將受到深遠衝擊。一旦衝突爆發,就無法回頭,世界將不再相同。即便中國「成功」,結果也只會是兩敗俱傷。
第三,這樣的代價必須被中共充分理解,並納入其戰略決策的考量之中。
目前,各主要大國自身都面臨挑戰,並不願輕啟戰端。中國正經歷艱困的經濟轉型;美國也在處理多項內外危機。幸運的是,我認為川普總統的存在,在短期內對習近平產生了嚇阻效果,使他不致貿然行動,讓雙方得以先處理更迫切的議程。
第四,也是最後一點,台灣與美國、日本、澳洲及其他理念相近的國家,必須把握機會,緊急強化「韌性」與「嚇阻力」。
這不僅僅是軍事防衛能力的提升,還包括在太空、能源、基礎設施安全等領域對抗威脅,同時在全球輿論與宣傳戰中,主動闡述台灣的故事,建立反對中共侵略的國際共識。

霍守業在開場的致詞就表示,烏克蘭與中東的戰爭持續延燒,帶來嚴重的人道災難、經濟衝擊與區域動盪。這些衝突或許發生在遙遠的地方,但其後果卻深刻提醒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和平從來不是理所當然,它必須全力維護,並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