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萬人見證台北航太展,友盟整合國防自主不再是口號

3.6萬人見證台北航太展,友盟整合國防自主不再是口號

圖文:軍傳媒 Kevin

by admin
18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在區域安全風險攀升、各國加速推進「國防自主」與「韌性供應鏈」的大背景下,昨天在南港展覽館,匯聚來自15國490家廠商、展場面積達1,500個攤位,展出規模較上屆大幅成長逾七成,堪稱歷屆最大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順利結束,三天展期吸引逾36,000名參觀者進場,較上屆成長近2倍,前5大參觀買主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印度及南韓,當然中科院也傾全力將其研發能量展出,國防部也趁此機會了解民間廠商的能量,同時了解世界先進裝備的發展。

國防館

今年國防館國防部將剛到台灣的M1A2T戰車以及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直接搬到會場,吸引了參訪民眾的目光,這是目前為止首次民眾可以近距離關看到這兩項新裝備。旁邊的陸射劍二野戰防空系統及新式拖式飛彈發射車也是重要的裝備,只是焦點都被前兩項裝備吸走。海軍的沱江軍艦操船模擬器及空軍的高教機模擬器,從一大早開始就吸引許多民眾排隊體驗,新式步槍搭配不同瞄準具的射擊體驗區也從早到晚排滿民眾,今年國防展是難得的體驗國軍裝備的機會。

中科院今年更是傾全力展出,在現任院長李世強的帶令下,中科院開始逐漸朝向成為靈活的恐龍邁進,今年震撼的強弓飛彈系統在現場展出,超大的彈體在70公里以上的高空攔截彈道飛彈,X波段的相位陣列雷達發射車偵測角度120度,因此要全面偵測對岸發射的彈道飛彈至少全台灣要部署四台,龐大的車體將雷達與射控中心整合,因此若未來國軍實際採購,載台應該評估使用真正軍規的底盤,尤其是雷達這種精密裝備,切勿因爲想省錢就以商規車輛噴迷彩了事。

另外中科院也展出多款自研及與國外合作的裝備,包含多款無人載具及純電偵蒐車,民眾一天的時間根本看不完,軍傳媒也將在之後慢慢地分析介紹。

外商區

今年的展覽外商區中,美國館規模較上屆倍增,數量超過40家,外商參與度顯著提升,會中可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諾斯諾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雷神(RTX)、L3Harris等重量級廠商現身,最大亮點是「從採購走向聯合研製」,歐美企業布局在地化生產與長期維修能量。

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攤位以F-16V為主軸,並將新款模擬駕駛艙班制這次的航太展中,BAE Systems以模型為主,展示包括先進精確殺傷武器系統(Advanced Precision Kill Weapon System,APKWS),M777榴彈砲、新一代ACV兩棲戰鬥車模型等,RTX由於其本身產品從天上到水下,因此主要以互動螢幕呈現介紹,多花時間交流了解後可發現其許多精髓隱藏其中。

由於外電評估臺灣未來數年國防支出規模可達500–600億美元級距,且強調在軍工產能韌性的提升上,因此也吸引歐美企業布局在地化生產與長期維修能量,例如BAE Systems與金賓汽車的維修MOU,以及中科院與安杜里爾(Anduril)、Airshare、李奧納多DRS(Leonardo DRS)、宇航環境(AeroVironment)、海事戰術系統(MARTAC)及諾斯諾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等六間國際廠商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涵蓋包括各式無人載具、遊蕩彈藥、戰車升級、無人機反制與整合指揮系統的合作研發、生產及採購等,包含聯合製造、技術移轉與在地供應鏈認證,今年的展覽,更折射出台灣在國防自主、全球供應鏈重組及國際合作上的關鍵角色。

國內產業

航空產業面,漢翔(AIDC)針對軍用後勤與民航轉型雙線並進,展覽期間與 Bell直升機公司宣布Bell 505的維修合作,與北美軍機維修大廠結盟,擴大在地 MRO能量,同時宣布與Orbital Composites在「碳纖複材 3D 列印」展開合作、與Maxar Intelligence在視覺定位與3D圖資協作,強化無 GPS 環境下的導航與任務支援等。從維修、材料製程到數據服務的布局,說明漢翔帶領的台灣航空工業正朝向維修保養、製程提升、數位資料的價值鏈提升。

無人載具是今年最熱區塊之一。除了前述外商與中科院的合作,國內廠商亦是百花齊放,以台灣製造、與系統整合等為主軸全面上陣,包含雷虎、亞拓、安捷航空,以及許多原本低調的其他國內的廠商如豐兆航太、捷恆科技、合勤科技等,著墨範圍包含無人載具及反無人機系統、通訊系統等。「軍傳媒」後續也會一一的詳細介紹,也請持續關注「軍傳媒」的詳細報導。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