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未來裝甲車方向 各國尋求成本效益的創新

未來裝甲車方向 各國尋求成本效益的創新

圖:PARAMOUNT 文:軍傳媒 Bryan

by admin
9.2K 瀏覽次數views

軍用裝甲車市場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無人機威脅的崛起使得裝甲車的生存性大受質疑,未來裝甲車既需要提高防護能力,但又受到國防預算的限制,要在成本效益間取得平衡。全球各地的政府及軍隊都在採用各種策略來應對可能重塑未來裝甲車樣貌格局的新趨勢,軍民各式產業合作的角色變得至關重要。

預測和已公布的計畫

根據Defence Insight追踪全球大約40個國家的已公布或預測的計畫,全球6×6車輛市場的總規模目前為78億美元,而8×8車輛計畫的預計投資為264億美元。但是相比履帶裝甲車上的投資預算622億美元和主戰坦克的驚人840億美元來說,可以說是毫不起眼。

購買新的裝甲車或升級現有的裝甲車是一筆昂貴的開銷,許多國防部都需要在成本和功能之間找到平衡;有時,輪式車輛可能已足夠滿足需求,而不需要更昂貴的履帶裝甲車或戰車,採購方需要對特定的作戰需求、車輛的潛在終身成本以及正確的產業合作有全面的了解,方能做出最符合效益的決定。

全球需求和本地技術轉移

目前裝甲車市場的一個趨勢是通過升級或改裝現有平台,藉由與工業合作夥伴的技術轉移合作,可以提供修改、替換重要組件和整合額外裝甲,某些部分甚至直接使用成熟的商業市場方案,而不需要花費高昂成本獨立開發新產品;傳統軍用車輛的供應鏈的復雜性帶來的風險,也可以通過策略性的工業合作來減輕。例如台灣國造偵蒐車,可以透過部分零組件技術合作的方式,暨能確保車輛的性能符合需求,又能確保及時且有效地交付零件,減少自行開發的風險還能快速提升台灣相關的技術能力,比起土砲式拼裝只像外型完全不實用的方式實際的多,且能有效提升本土工業能力及維持數十年的維修保養效益。

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國際合作,例如北約盟國經常利用國防工業中整合各國的購買力。這樣的合作可能會帶來成本節省、更短的交期和與盟友的操作和後勤互操作性的提高,不過短時間台灣要達到有盟友的情況並不容易。

模組化共通性

與工業合作夥伴合作允許國家獲得模塊化和經過驗證的升級其裝甲車能力的選項。這些解決方案可以根據特定的任務需求進行定制,而合作通常會匯聚各種技術供應商來創建綜合解決方案。

在Paramount Group來說,該公司除了提供戰鬥直升機相關的升級零件外,旗下的Mbombe 4的設計現已被五個國家選定,強調了可以全球複製的便攜式製造模組。該模組化專注於Mbombe車輛家族內部件的共通性,從4×4、6×6、8×8的不同大小裝甲車都可通用,等於說是技術及生產線的一種合作轉移,從而實現成本節省、更容易的維護和減少的培訓成本,同時將製造活動定位在客戶國家內,也可減少反彈聲音及增加該國就業,同時就近生產和維護裝甲車減少運輸花費,這模式將逐漸成為未來的方向。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