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動靜兼顧的職人,關指部禮砲連

動靜兼顧的職人,關指部禮砲連

圖文:軍傳媒 Kevin

by admin
9.6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軍事大觀園】每到重大國家慶典,通常會有21響禮砲儀程,而今年520總統就職典禮,這個重責落到關渡指揮部的禮砲連身上。其實陸軍本身並沒有禮砲連專職單位,而是由野戰砲兵連兼任,因此全部的官士兵等同有兩份職務,曾經有過正在下基地測考的時期,其中一天特別拉回執行禮砲連任務,活動結束後再繼續回去基地測考,當然任務繁重事情繁多,支撐他們的,是一種榮譽心。

禮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海軍傳統,據傳當時海上軍艦在進入友好軍港時會射擊禮砲來清空船上的火砲,以表示友好和無敵意,而這種做法受到各國海軍船用,很快成為一種國際禮節,用以表達敬意和友好。時至今日,也用於各國國家級慶典中,例如國慶大會、王室重要活動、公共慶典、國家領袖登位等,禮砲的砲數也有不同的意義,21砲禮是最高榮譽,用於重要的國家活動如國家領袖的就職、國家紀念日或迎接到訪的外國元首等場合。19砲禮通常用於向副總統或政府官員如國務卿致敬。17砲禮用來向軍隊中的將軍致敬,例如美國的四星將軍。15砲禮則常用來向少將或其他相對低級的將領致敬。

分毫不差,精確掌握每一刻

今年禮砲連陣地指揮官是由關指部砲兵營砲一連中尉副連長葉芫菲擔任,下有手持碼表的計時手負責各門砲間隔3秒發射,21發必須在60秒內發射完畢;手持計彈器的計彈手負責計算發射的砲禮數,避免多放或少放。每門砲則有4位人員,1位發射手,負責禮砲的發射,4門砲的4位發射手具有良好默契,萬一遇到不發彈則下一砲位發射手在0.5秒馬上接替避免空窗;2位為裝填接彈手,整場維持蹲姿,負責砲彈的裝填、取出等;1位預備手則是萬一有兩門砲不發彈,則有可能出現單門砲彈藥不足,則預備手就必須及時備補彈藥。另外每門砲都有一個旗手,在砲聲隆隆的場合中藉由旗幟讓各砲及指揮官之間了解狀況互相溝通。

要擔任陣地指揮官除了每個職位的工作都要熟悉且經過考核外,還必須有領到統御能力,能及時處置各種突發狀況,因此通常會由連長或副連長擔任。而負責訓練的總教官陳弘軒士官長就表示,新進人員會從體能、儀態開始訓練,然後才是主專長、副專長的訓練,每個上場的人員都會熟悉兩個專長以隨時替補,最後再挑選體格較佳者成為上場人員;這個時程大約需要至少三個月,且每個人的體能儀態訓練都不同,以計時手為例,其主要訓練手臂的肌耐力,因為其是藉由手臂擺動通知發射手擊發,因此若訓練不足手臂晃動,就會造成發射手的誤判;因此訓練是從5公斤的啞鈴起增加重量訓練肌耐力。

而典禮都是在戶外舉行,在烈陽高溫下站個長時間是常態,因此成員平常會穿著冬季防寒夾克於室外大太陽下進行耐熱訓練,冬季防寒夾克防風防雨及保暖,冬天好用但夏天拿來訓練,耐熱訓練有三種姿勢,立正、交叉手、下擺手等,也是平常基本訓練的姿勢,主要是訓練站姿身軀平穩挺拔,減少身體產生扭曲。而耐熱及抗寒訓練是磨練官兵的抗壓性及意志力,因為典禮有可能是在炎熱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一站一蹲可能都是半小時起跳,因此意志力是很大的考驗。

榮耀推動自發的訓練,良性競爭帶動團隊士氣

關指部砲兵連平常就是野戰砲兵,講求的是快速與戰鬥效率,禮砲連則是要分毫不差不快不慢,兩者的訓練是不同的,但是禮砲連是一種榮譽,因此全連官兵莫不競相爭取,良性競爭下促使官兵在本職學能上不斷自我提升,除了平常抽空不間斷自我練習之外,由於參加的都是重大場合,在服裝儀容上自我要求也非常高,典禮前的整備全都是自發提高要求,甚至遠超過長官的要求。

每次熱鬧成功的典禮背後,都是由這些辛苦人員競競業業完美完成本身職務所結合而成,外人看似辛苦,對他們來說卻是職人的驕傲、榮譽,給予他們掌聲、肯定,以及一句“辛苦了”!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