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國防部於昨日召開「國軍主、輔戰裝備汰除規劃」記者會,國防部每五年為一個基期,逐漸完成25年的兵力規劃,雖然每年都會有裝備汰除相關會議,但今年是首度對外宣佈。
國防部裝備全壽期通常會分成獲得階段、維持階段、汰除階段,無效裝備汰除檢討原則以
- 不符作戰需求:性能不符作戰運用及戰力發揮之裝備
- 使用效益不彰:因應裝備老舊或人員裁減後,編配比失衡,重新檢討無使用需求之裝備
- 不符修護成本:修護成本(包含修護所需之人力、物力成本)高於單項當年度物料主檔所列價值 65%以上之裝備(含消失性商源及籌補不易品項)
- 逾壽期:已逾核定壽限,經鑑定或檢修後,無法達成原性能,或有操作安全疑虞之裝備

而在113-117 年預計汰除1,459項11萬7,064件,預估撙節維持費新臺幣23億餘元,包含:
- 陸軍:CM24履帶彈藥車等469 項
- 海軍:ATF 大字型救難艦等 147 項
- 空軍:F-5 戰鬥機等786 項
- 其他:警備巡邏車等57 項
而除了上述項目,國防部於今年6月份召開研審會議,新增「M41D 戰車」等305 項 4 萬 9,019 件汰除裝備,可再撙節 9 億 5,131 萬餘元。針對這些預計汰除的軍備,國防部於今日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表示,汰除軍品裝備目前的去處通常有幾種:
- 陳展:各地縣市政府申請置放於公園或相關場地陳列供民眾觀賞。
- 標售:拆除裝備上機敏裝備(例如引擎、通聯裝備)攪碎後標售以廢金屬處理。
- 當作偽貌武器、靶船使用:用於製成欺敵假想目標物、靶船靶車等
也就是說,目前國防部對廢棄軍品的處理仍然維持守舊心態,國軍許多汰除軍品已經屬於古董級,國外有不少收藏博物館及個人收藏家有意願收藏,但是若無法維持完整狀態,則將降低相關人士的意願。
以國軍全球特有的M41D戰車來說,若是照以前國軍的拆除思維,包含砲管封死、砲膛拆除、內裝全部拆除、引擎拆除,等於就是一個空殼,老舊汰除裝備的引擎是機密裝備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其實也可以比照今年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4除役,將部分零件製作成紀念品販售,收入用於支應單位公家項目,也可避免偷拆盜賣情事發生,除了老舊裝備,過時僵化、阻擋國軍進步的舊思維才是真正應該汰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