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際軍事新聞】2025 年 1 月 4 日,《南華早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描述中國舉行的一場兵推內容,中國自製的055型萬噸大驅與美國發射的10枚AGM-158C 遠程隱形反艦飛彈(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LRASM)的對抗,最後的結果是055被擊中沈沒,與以往總是紅軍獲勝的宣傳不同,引起了關注。
中國055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13400噸,因此被稱為「萬噸大驅」,憑藉强大的防空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成為解放軍海軍的主力,主要負責護衛中國的航空母艦,有如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Ticonderoga-class cruiser),配合航艦戰鬥群運作,因此也獲得「中國航母帶刀待衛」的名稱。

這次兵推是由解放軍兵推系統供應商「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進行,模擬美國由九段線外從不同平台發射10枚AGM-158C隱形反艦飛彈對位於東沙群島附近的中國航空母編隊進行遠程攻擊,在距離10公里處解放軍先用電子干擾導致飛彈的GPS失效,但飛彈啟用紅外線尋標模式後成功擊中目標。
過往中國相關的兵推新聞只報喜不報憂,從來不會出現自家戰艦被擊沈的訊息,因此這次的意義頗不尋常,不過從相關的訊息發布並沒有提到使用任何的防空飛彈攔截,或許可以反推背後隱藏的意義有下面兩點:
- 偵測能力增強:兵推是10公里啟動干擾,有可能表示055型已經能在10公里外偵測到隱型反艦飛彈,並在10公里處針對目標進行鎖定干擾,表示解放軍對自身電子戰有信心,AGM-158C除了GPS導引外,也有被動雷達導引,要干擾被動雷達,必須精準鎖定目標並傳送相關虛假訊息,若真能做到這點,表示解放軍的電子戰技術能力已經有很大的突破。
- 反艦飛彈相關參數已經洩漏:由於AGM-158C主打隱形,其次音速的飛行速度並不快,這次兵推案是解放軍能在10公里以上的距離偵測到該反艦飛彈,表示其對055大驅自身的雷達偵蒐性能有一定的信心,且兵推未使用如空中預警機等相關更遠程的偵測手段,亦或是藉由其他方式中國已經取得AGM-158C相關飛行參數,能輕易偵測到來襲飛彈。


不過整個兵推中並沒有包括055型搭載的紅旗-9B、紅旗-10A防空飛彈以及1130型近程防空快砲的攔截,更沒有利用預警機遠程導引機載飛彈的攔截,當然有可能是「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並無相關的參數,因此無法真實模擬。
解放軍首次在公布的新聞中明指美軍就是其主要敵對對手,同時也不斷利用各種方式竊取科技提升自己的能力,大力發展藍水海軍就是要完備區域拒止的能力,才能將整個東亞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美軍近年為了降低衝突發生時自身的損失,大力研發的隱形長程反艦飛彈,某部分也間接承認了中國的威脅能力增加,另一反向猜測是相關武器的確對解放軍海軍造成威脅,藉由暗示參數竊取迫使美軍啟動調查以拖慢相關武器的產製,表明AGM-158C的確是威脅。

不管如何,台灣積極建構遠程反艦飛彈的火力,也是為了攻擊解放軍海軍的投送兵力能力及戰力,因此如何戰力保存,同時多平台多面向的攻擊一直是國軍在尋找的解方,台灣土地狹小的先天劣勢,若能利用無人載具的隱藏優勢彌補,仍能造成一定的威脅,同時也須思考若角色交換,台灣的海軍艦艇能否抵禦對岸反艦飛彈的攻擊,若在現實中無法取得應有的裝備跟科技,又該如何彌補相關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