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解放軍在變,國軍在等?」從無人機戰場演變看台灣軍事應變的遲滯危機

「解放軍在變,國軍在等?」從無人機戰場演變看台灣軍事應變的遲滯危機

圖:軍傳媒 文:軍傳媒 Joey

by admin
13.1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國際軍事新聞】日前解放軍公布其部隊訓練反無人機的影片,包括如何反制、躲避、減少傷害等,雖然無法得知相關訓練是否普及到一般單位,但顯示解放軍針對戰場可能情況預想反應速度逐漸加快。

俄烏戰爭中,從烏克蘭社群軟體流出的資訊,提到北韓援俄士兵從一開始沒見過無人機,不知道要防要躲,在承受重大傷亡,以生命和鮮血換取經驗後,從士兵身上的筆記發現,其開始熟悉俄羅斯的作戰戰術與模式,且開始學會操作、反制無人機及電子戰設備,這對提升北韓軍隊的實際戰力及作戰經驗有很大的幫助。

同理,解放軍幾十年來無真正的打仗,面對未來可能的台海衝突,兩岸軍隊能做的都是模擬。影片中解放軍練習使用干擾槍、霰彈槍、捕捉網等方式反制無人機,在防護方面則是在戰壕上加上防護網、入口加上防護鐵柵等,同時訓練士兵躲避無人機投下炸彈時的躲避方式。干擾槍的使用缺點其實不用多說,部隊在前進作戰要攜帶就是問題,還有電力補充的麻煩,因此適合駐地的防護或短距離移動;霰彈槍、捕捉網不是沒效,但要能先發現敵人,且克服逃跑本性直接面對硬幹,的確需要不斷地訓練變成反射動作,不過一樣是要變成多帶一種武器,增加的重量跟是否能及時切換是問題。

在防護上,俄烏剛結束的庫爾斯克戰役中,新型的光纖無人機大量列裝,不怕干擾的特性造成雙方的極大傷亡,對此俄烏分別向對方的光纖生產工廠發動攻擊,試圖減少對方的產能。雙方在主要補給道路兩旁也加裝防護網,宛如隧道一般綿延數公里,顯見無人機的確造成戰場上的作戰模式改變,俄烏戰爭就是學習經驗的最好方式,現在解放軍的影片透露他們的思想再改,國軍的應對是什麼呢?

一月初新採購的M1A2T戰車到港,預計今年有可能成軍,烏克蘭被俘M1戰車的外觀很明顯看到加裝了爆炸反應裝甲及防護柵欄裝甲,顯示烏軍為了因應戰場的威脅而做的因應之道。國軍只有短暫露出裝在M41戰車上的小區域柵欄裝甲,且被批評其間隔不足以防護,後續未見任何的修正曝光;當然我們希望相關單位是有在測試、修改,但是俄烏戰爭已經三年,國軍卻連柵欄裝甲都沒現出來,這速度實在不能說快。

再以步兵訓練來說,去年還在爭議刺槍術該不該列入訓練,今年還爆出連投擲手榴彈都只有站立投擲,倒臥投擲方式還要靠美軍來教,更不要說如何躲避無人機的訓練目前仍未見,烏克蘭戰爭台灣似乎未吸取任何的經驗,至少目前未看到基層訓練方式有所改變。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