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現代特洛伊木馬,無人機滲透戰術的台灣警鐘

現代特洛伊木馬,無人機滲透戰術的台灣警鐘

圖:烏克蘭國防部 文:軍傳媒 Kevin

by admin
28.4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國際軍事新聞】上週末,烏克蘭再度展現非對稱戰術的創意手段。兩輛貨櫃卡車分別駛入距離烏克蘭約2,000公里的摩爾曼斯克州 Olenya 空軍基地,以及位於伊爾庫茨克州、約4,300公里外的 Belaya 空軍基地周邊,隨即釋放數十架自殺式無人機,對機場內的戰略轟炸機群發動攻擊。兩處空軍基地皆為俄羅斯 Tu-95、Tu-160 等遠程打擊機的部署重點,顯示這次行動具高度針對性。

這一行動巧妙結合偽裝與戰略突擊原則,貨櫃車化身發射平台,模擬民用運輸方式進行深遠滲透,直接威脅俄軍空中核打擊與巡弋飛彈投射能力。相關影片顯示,多架 Tu-95 轟炸機起火燃燒,雖俄方宣稱為地面輪胎燃燒所致,但考慮炸藥量與燃點特性,更可能是機體本身遭破壞。

https://twitter.com/i/status/1929404952964710454

烏克蘭開戰以來,多次以無人機打擊俄軍戰略轟炸機基地,迫使俄方將前線部署後移至烏東以外地區。然即便基地位於遠距離後方,貨櫃化滲透戰術依然奏效,顯示俄軍在基地防空、反滲透警戒層面存在漏洞。

由於俄軍常以轟炸機發射遠程巡弋飛彈(Kh-101/555等)攻擊烏境,烏方無法有效攔截飛彈,亦無法打擊飛彈發射平台,形成防禦上的兩難。貨櫃無人機打擊恰好突破這道困局,在戰略上形成重大牽制。

在經歷兩年的革新後,烏克蘭這次又以創新的思維達成前所未有的成就;這次俄羅斯有超過40架戰略轟炸機成為攻擊目標,包括 A-50、Tu-95、Tu-22M3等轟炸機,網路上流出的影片至少數架Tu-95冒出黑煙燃燒,正反兩面的說法一說是防無人機輪胎在燃燒,一說是飛機本身受損。不過以常理來判,要讓輪胎從無到有燃燒,基本上要有一定的助燃劑,以無人機攜帶的炸藥來看,除非引燃飛機本身的可燃物值或是地面存放的燃油,不然不會有類似的燃燒效果。

台灣可能面對的「貨櫃化攻擊」威脅情境

這種貨櫃化攻擊的威脅具有高偽裝性、可移動性、可延伸攻擊距離、非對稱打擊等特色,外觀與商業貨櫃完全相同,能在公路、港口、甚至鐵路貨場隱蔽部署,同時可利用民用拖板車、卡車等載具迅速轉移,難以即時偵測。且以這次烏克蘭的攻擊來說,其大幅延伸小型無人機的攻擊範圍,且可彌補烏克蘭缺乏長距離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等的劣勢。

而台灣與中國大陸在地理與軍事上的對峙特性,利用貨櫃夾藏「貨櫃式武器」是可以預見的威脅,透過正當管道進口,利用無法每個貨櫃檢查的特性,從而找到破口進入台灣;或是在本地直接購買民用貨櫃改裝,不論是在貨櫃本體或是無人機改裝,都是很容易在台灣私下進行不被發現,且很容易利用各種方式掩護灰色作戰,這都是台灣必須審慎面對的。

以同樣的攻擊比較,台灣除了軍用機場是直接的目標外,雷達站及C4ISR指揮鏈的節點、發電廠、電信節點等也都可能是攻擊目標,先不說民用設施,軍用機場的防護就是一大問題。首先是烏克蘭的突然襲擊,而且沒有任何的預警,使得俄羅斯的機場防空陷入混亂,由於未偵測到來襲的攻擊,因此機場防空可以說是毫無發揮作用,而這也可能是台灣可能面臨的問題。

台灣面對類似攻擊的防護

目前機場防護仍以35快砲為主,若能即時偵測到來襲無人機,升級過後的瞄準系統及彈藥是可以有效應對,但未來替代的NASAM就有可能有最小距離的限制,前些日子社群軟體上流出烏克蘭投彈無人機在10公尺的上空追殺俄羅斯防空系統的影片,相同的情景也會發生。

若以目前配置的無人機干擾槍來看,一對一的干擾方式無法應對蜂群的攻擊,甚至在反應之前敵方就已經完成攻擊,而干擾系統是否是24小時全時防護,是否真正有防護作用就是關鍵。

而在預防上,國安單位與海關、港務公司合作,對高風險航線貨櫃實施非侵入式掃描(X光、輻射感測);同時固定偵測軍事設施周邊出現異常靜止貨櫃、無識別號車輛等行為,利用前幾篇文章所說的整合式資料鏈串連串連所有資訊,那的確有機會事先找出可疑端倪蕭你威脅。

俄烏戰爭帶給全世界很多的新思維,過往以干擾為主的無人機防禦逐漸轉成以火砲或雷射為主的硬殺方式,且蜂群攻擊逐漸成為正式的威脅,俄烏雙方都以大數量的無人機攻擊搭配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等方式壓倒對方的防空系統,台灣除了要在防空飛彈數量增加、產增增加之外,另外的低成本防禦方式應該也是要同步考慮。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