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從軍我驕傲】現任永嘉軍艦艦長陳昱森中校,過去曾歷練獵雷官,也曾在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擔任情報官,讓他具備敏銳的國際情勢判斷力與對國際法的深厚理解。帥氣的外表下,是一雙時刻觀察局勢、冷靜分析的眼神。這些歷練使他在領導艦艇時,更能預判環境與情勢的變化,及早規劃應對。
雖然獵雷艦不需要如主戰艦艇般長時間遠航巡弋,但其任務要求精準度高、決策反應快。艦長作為全艦靈魂人物,必須全面掌握艦況與人員狀態。陳昱森中校笑言,雖家住台南,距離左營軍港很近,但任務經常讓他長駐北部港口,一旦情勢有異,更會自主調整休假,時刻以任務為優先,這份責任感正是艦長的日常。

艦務隊的分工與專業
永嘉軍艦的艦務隊分為主戰、輪機、補給與反制四個部門,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聲納系統。隱身艙內的聲納,是整艦「眼睛」,能在黑暗的水下環境中精準搜尋。
聲納士官長馬克勤負責訓練組員,提升操作熟練度與判讀能力。他強調,聲納判讀必須即時且精確,因為在獵雷作戰中,風浪、氣溫與水溫都可能干擾聲波傳遞,天候與海象堪稱聲納的最大敵人。透過不斷演練,官兵能在惡劣環境中依然精準鎖定目標。
當聲納發現水雷目標後,便由水雷反制部門接手。帆纜士官長胡偉億自民國 97 年起就在永嘉軍艦服役,從一名槍帆兵一路成長為資深士官長,至今已有 17 年,將這艘軍艦視為「第二個家」。
他平時負責艦容保養與勤務安排,執行任務時則主導後甲板吊臂作業。一次任務中,海象急遽惡化,巨浪使船身劇烈搖晃,回收 PB3 水中處理器困難重重。幸好官兵默契十足,專業操作無誤,最終成功完成任務。胡偉億說,這正是為何平時必須嚴格訓練,每個動作都要求精準的原因。


人員傳承老艦新力
永嘉軍艦屬於數十年前的裝備,雖經中科院升級雷達與聲納並更新電腦系統,但與新式軍艦相比,自動化程度仍有限,需要數十名成員分工操作。然而,這也成為培養人員專業與默契的重要場域。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永嘉軍艦上女性官士兵比例已達三分之一,展現女力在水雷戰場域的顯著提升。
雖為二級艦艇,永嘉軍艦平時不需巡弋遠洋,但在任務需求下仍可能連續五天在海上執行作業。由於船隻油耗不高,反而是食材與淡水限制了任務時間。艦上雖配有完整小型廚房,卻沒有伙食兵,三餐都是由官兵自行烹煮,既增添生活挑戰,也強化了彼此的凝聚力。
永嘉軍艦雖為老舊艦艇,卻是台灣水雷戰的中堅之一。在艦長陳昱森中校的領導下,聲納部門的專注、反制部門的默契、全艦官兵的責任心,使這艘老艦依舊能在複雜的任務環境中保持戰力。這不僅是裝備的延續,更是專業精神與團隊文化的傳承,顯示即使在二線艦隊中,台灣海軍依然能展現高度的專業與戰備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