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無人機航空母艦崛起全球潮流勢不可擋

無人機航空母艦崛起
全球潮流勢不可擋

圖:IRNA、Baykar官網、葡萄牙國防部

by admin
13.6K 瀏覽次數views

【軍傳媒/國際軍事新聞】Asia Times在11月初的報導中指出,中國正積極以中小型艦載無人機取代傳統載人機,衛星照片拍到江蘇大洋船廠下水一艘特殊艦船,其尺寸遠小於現役航空母艦尺寸,更像是個實驗性平台,顯見中國同時發展已無人航空母艦的艦隊方式追上美國的航母大國地位。

除了中國以外,目前有類似規劃的國家有:

  • 伊朗:2025 年 2 月由其革命衛隊海軍接收Shahid Bagheri級,是由貨櫃船改裝的大型艦,此艦具滑跳甲板/傾斜飛行甲板、可操作多型無人機(UAV)、亦具快艇/無人水面/無人水下載具的能力。
  • 土耳其:土耳其海軍以西班牙Juan Carlos I型為藍本,建造的TCG Anadolu旗艦型兩棲突擊艦,在實務上被用作短甲板/滑跳起飛的無人機運用測試與部署平台,並已在2024年11月測試可折翼的Bayraktar TB3無人機,Bayraktar TB3無人機是短距/短跑道起降的武裝無人機,並已於2025年測試武器投放能力。
  • 葡萄牙:葡萄牙海軍計畫採購 NRP D. João II 多用途艦(Multifunctional Naval Platform),具備直升機 + 無人載具(UAV/USV/UUV)操作能力,雖然其定位包含科研、海洋監測用途,但基本構型為「母艦 + 無人載具」模式,可隨時轉換為軍用,預計2026年交付葡萄牙海軍。
  • 其他:美國、英國、韓國紛紛對大型無人水面艦(LUSV)與無人母艦構想展開研究報告,同時在現役航空母艦與兩棲登陸艦上檢視操作大型UAV的可能性,目前已經有測試後勤無人機的使用、南韓則有Hanwha提出的Ghost Commander概念,搭載無人載具的母艦為主題。

對台灣的具體威脅面向

無人機航空母艦可搭載長航時UAV在較遠海域執行任務,對台灣東部島嶼或是東沙南沙等地進行偵察、目標指示與電磁偵測,甚至進行攻擊。這將大幅削弱台灣藉由島鏈外側水域預警的優勢。另外母艦若搭載大量察打一體無人機,可在登陸、兩棲或反艦行動中先行消耗台灣的近岸防禦系統,如岸置飛彈、雷達站、早期預警雷達等,這意味台灣防區防禦壓力提升。

無人載具從位於東部的母艦出動,可快速進入台灣東部或外島海域實施水面/水下封鎖,對台補給線、機場、外島基地構成壓力。甚至可以消耗台灣海軍船艦上有限的對空飛彈,由於船艦上防空飛彈的補給非常耗時又必須在特定港口,容易成為被攻擊目標。

無人載具具備長航時運行能力,不易被即時識別或驅離,搭配無人載具母艦長時間於東部執行灰區侵擾,可大幅擴大台灣防備壓力,尤其在目前海空軍人力不足情況下,大量的戰備任務負擔將壓垮台灣的防衛能量,逐漸流失的飛行員人數就是明顯的徵兆。

圖片來源:IRNA

台灣長期仰賴「反登陸、反艦飛彈、島鏈防禦」等刺蝟防禦體系,但隨著無人載具母艦問世,將使得台灣反應時間縮短、且考驗偵察與攔截能力。戰時一定是優先打掉對方母艦平台,不論是正規航空母艦或是無人載具母艦,把敵方無人母艦視為高價目標,結合雄風系列反艦飛彈、岸基反艦系統與潛艦力量,全力解決此高價值目標。

而海軍也不能以過往經驗來應對未來威脅,除了好不容易可能會有的垂直發射系統外,必須建立多層反無人機防禦,包括遠程防空、中近程防空、小目標雷達/光電系統與電子對抗,如同前面所述,有限的艦載防空飛彈很有可能被大量無人機消耗,如此將無法防禦真正具威脅的反艦飛彈,因此建立專門應對無人機群、小型UUV/USV威脅的能力已經非常急迫。 攻擊是最好的防禦,解決母艦的威脅要從與友邦共享海監、衛星情報資料來追蹤其行蹤,同時建構分散、網絡化攻擊戰力,甚至評估建立類似的中型船艦作為反制;面對中國在無人載具上的絕對優勢,除了整合友盟的力量,預先分析未來的思維是必不可少,擁抱過去只會被代差碾壓。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