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荷蘭明確表態將軍援烏克蘭42架F-16戰鬥機,丹麥提供烏克蘭F-16戰鬥機飛行員訓練,對於這些戰機能在俄烏戰爭發揮的用處有不同的討論意見,正面觀點認為它們在與俄羅斯的戰爭中能夠改變局勢,負面觀點則認為它們是對浪費資源,烏克蘭需索無度;兩方都有其基礎憑據論述,不過從另一個觀點來看,烏克蘭得到F-16戰鬥機的話,即便什麼都不做,在消耗俄羅斯空天軍飛機的壽命上仍將大力幫助烏克蘭。
俄羅斯空天軍(Russian Aerospace Forces,VKS)在2022年入侵烏克蘭之前大約擁有近1000架各式飛機,包括戰鬥機、攻擊機和戰鬥轟炸機。自入侵以來,依照烏克蘭國防部截至8月18日的統計,已經因防空系統、戰鬥機空戰和各種事故損失315架,即便這數字有嚴重灌水,真實數字若以50%來計算,損失也超過150架,接近總數量的1/6,一般若妥善率以平均六成來計算,則空天軍目前可用的飛機將只剩450架,等於已經損失了25%;而隨著戰爭的延續,對剩下這些飛機的過度使用也正在耗損俄羅斯的實力。
在衝突的早期階段,重要的是來自所有現役平台的總戰鬥力,也就是從一開始就可以對敵對勢力發射的最大火力總和。而在一場持久戰爭中,雙方都會試圖耗盡對方軍事力量的總持久力。俄羅斯空天軍最初的戰略目標是直接消滅所有烏克蘭空軍的戰力,但因為低估對手高估自己,這戰略目標一直沒有達成,反而讓烏克蘭持續消耗俄羅斯空天軍的總持久力,不論是在對地攻擊遠程飛彈數量上亦或是在機械耗損上。

每架飛機都有本身機體的正常使用壽命,在設計時就有預期的總飛行時數,並且固定進行定期的維護和檢查。通常這些飛行時數在飛機的使用壽命年間理會大致均勻分配,例如一架飛機設計的飛行時數為3,000小時,預計使用壽命為30年,那麼該飛機每年將飛行約100小時。如果在例行檢查中發現飛機上的磨損程度與預期不符,或許是零件品質上出現問題需要更換或是異常外力損壞導致,另外也有可能是製造時的公差造成,這些都會相應地影響該機體剩餘的飛行時數,剩餘的飛行時數將影響著各種零件、燃料採購到人員的培訓計劃。
戰爭開始前,俄羅斯空天軍(VKS)仍在從蘇聯時代的舊飛機過渡更換到新一代的飛機中,每年新生產的飛機數量約為18至36架,戰爭情勢的發展比原本預期更快地耗盡了空天軍飛機的預期使用壽命;而為了彌補這一點,俄羅斯空天軍不得不加大生產數量採購更多的飛機,同時增加保養維護時間,減少作戰出勤率,這也是即便俄羅斯擁有小部分空優,戰場上仍然很少見到俄羅斯空天軍的大量活躍。


根據蘭德智庫(Rand)的估算,自從2022年2月開戰以來,俄羅斯空天軍(VKS)將飛機投入使用的額外飛行時數,可能已經導致約60架飛機提早達到使用年限,若在剩餘的450架飛機中扣除這預估的退役飛機及俄羅斯其他地區分配的空天軍軍力,則實際上能用於烏克蘭上面的作戰飛機不會超過百架,而為了減緩這異常的消耗,俄羅斯空天軍被迫進行更頻繁和詳細的例行檢查、增加維護保養的時間、調整飛行計畫和機身之間輪換方式、減少飛行員訓練時間,同時在未來30年提高生產量來彌補才能補回戰前的規模。但是烏克蘭若獲得F-16戰鬥機、有更多的防空系統和空對空飛彈後,這些評估數據可能因為空天軍提高的戰損又有所改變。
同樣的事情也將發生在台海,近期的空軍油費新聞就是冰山一角,解放軍空軍正在消耗中華民國空軍的總持久力,不論在機體壽命、零件更換週期、人員精神耗損等各方面,而台灣又無法自行製造新一代戰機,下一代戰機的來源及預算、人員培訓相關問題都需提早因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