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海洋委員會於25日下午在台北101舉辦2025「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發布會,這份由19個部會經過一年半研商完成的藍圖,每五年發表一次。今年以「韌性」為核心,提出「安全海洋」、「永續海洋」、「共榮海洋」三大政策目標,期望引領台灣邁向高度韌性的海洋國家。
發布儀式由副總統蕭美琴、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以及來自歐盟、加拿大、印度,還有美國、馬紹爾等各國的代表共同參與,蕭副總統在致詞時表示,今天這份白皮書,也將開啟臺灣海洋治理的新篇章,更是我們帶領全民更親近、更認識海洋的起點。要守護國家的永續發展,就必須以全新的思維與決心,破壞海洋發展的藍圖。為了打造一個安全、永續與共榮的海洋國家,我們也以韌性、自信作為核心理念。一個有韌性的國家,才能在各種的變局當中站穩腳步,將挑戰轉化為機會。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致詞時提到,今年正值聯合國大會通過「2030永續發展議程」十週年,在十年後的今天,海委會公布《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展現臺灣善盡全球民主國家以及全球海洋國家關鍵成員的責任。五年前,政府依據《海洋基本法》公布了第一本《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在這五年的期間,政府總共投入了一千億新臺幣,推動一百七十七項重點工作,展現了具體的成果。海委會近年新建了 95 艘巡防艦艇,並且達成違法抽砂船的清零目標。為了健全法治,我們修訂了《海洋污染防治法》,通過《海洋保育法》以及《海洋產業發展條例》。同時,藍色產業的產值提升到 1.2 兆元,占我國 GDP 5.4%,初估大概提供了超過百萬個就業機會。這些數據顯示,《海洋政策》已經為安全、經濟與環保做出了貢獻。

會後管碧玲主委也特別提到,特別條例已送入立法院,未來希望朝野都能支持海洋七法的修正以及相關預算的通過。近年海委會面對許多的挑戰,甚至像颱風靠近時一些船隻都會非法靠近海岸、或是滯留在禁限制區域不離開,在修法之後,就能有效的解決與開罰,對海巡在執法上幫助很大。而在《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中提到的各項政策,除了持續與各部會溝通推動外,也會交由行政院列管追蹤,確保政策的執行成效。

這次台北國際航太展也有廠商展出海巡已經在南部建置的智慧海岸監偵系統,海巡已經逐步將海岸監偵能量轉型引入電腦人工智慧,受限於經費無法全島建制,未來若完成,可將即時監控情資傳入13個巡防區,資料再彙整至海巡署。
另外國人關切的海底電纜安全,由於關鍵基礎設施管理權責仍屬於擁有單位,因此海委會雖然建立水面船舶監控系統,但水下的固定巡檢仍是由中華電信負責,這部分還是需要權責單位提出更積極的作為,才能真正有效監控防止未來的灰色破壞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