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傳媒/國內軍事新聞】斯洛伐克是一個位於歐洲心臟地帶的國家,與烏克蘭接壤,也是世界上人均汽車生產量最大的國家。台灣與斯洛伐克之間這幾你相繼簽署了近30份不同組織、機構和大學之間的合作備忘錄。而自俄烏戰爭開始之後,台灣逐漸擴大與中歐和東歐的合作,雙方的反共立場相同,台灣在半導體領對於東歐汽車產業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援,有助於斯洛伐克汽車產業成長和保護其經濟的支柱。台灣是斯洛伐克第二大亞洲投資者,投資額超過4.5億歐元,提供了超過4000個就業機會,主要的投資者包括富士康、台達、友達和緯創等公司。
在俄烏戰爭之前,為了換取從俄羅斯進口了廉價的天然氣和石油。但斯洛伐克為此付出了非常高的代價。2021年俄羅斯減少了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量。在歐洲嚴寒的冬季,要有足夠的天然氣才能供暖和生產,各國都必須在夏季期間將歐洲的儲氣設施填滿。因為現有的基礎設施並未設計成能在冬季為整個歐洲提供所有需求的天然氣。因此,夏季儲氣設施的填充,再加上冬季的全流量輸送,才能歐洲冬季的天然氣消耗。
但斯洛伐克由於有俄羅斯天然氣的固定供應,因此為特別關注儲氣水準,接著2021年秋天來臨,美國提供了有關俄羅斯可能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的情報,即便我們發現俄羅斯開始數千、數萬,最多達十萬的士兵集結,但我們並未重視,並未給予任何回應、任何明確的信息,幾乎沒有做出任何決策。斯洛伐克前總理記得在戰爭爆發與澤倫斯基結束會議時,他關上筆記本電腦說:「我不知道是否還能再見到你們,但謝謝你們的合作,祝一切順利。」那時房間裡非常安靜,安靜到你能聽到針掉在地上的聲音。每個人都感到非常痛苦。當斯洛伐克的人們第二天早上看到他還在那裡,並且在轟炸中倖存下來時,這對我們來說是極大的鼓舞,歐盟的整個機制開始向烏克蘭人民、烏克蘭政府,甚至整個烏克蘭提供援助。
最初全球都估計是烏克蘭最多只能撐30天,而現在已經超過900天。我們看到即使俄羅斯也對烏克蘭人民、烏克蘭政府的韌性感到驚訝,甚至將戰火延伸回俄羅斯本土。俄羅斯也對歐洲領導人和歐洲國家的反應感到驚訝,在歐洲峰會上所表現出的團結確實令人讚嘆,中歐和東歐國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為他們是有過俄羅斯和蘇聯經驗的國家,能非常清楚地向西方夥伴解釋如何應對,要對抗俄羅斯,西方同盟不能陷入疲倦。必須保持團結和韌性。兩年多以來,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提供了軍事援助、提供了人道主義援助、提供了資金,我們也建立了制裁體制。俄羅斯並未預料到歐盟內部的團結,也意識到他們必須開始破壞歐盟內部的團結。
當烏克蘭要求至少獲得進入北約候選國的地位時,當時所有國家都覺得這可能需要幾年時間。然而只花了三個月,烏克蘭投入了巨大的努力,滿足了所有要求,並獲得了候選國地位。許多原本認為不能的事項,當你處於困境時,許多事情都是可能的。
而俄羅斯看到了歐洲國家之間團結的力量,看到幫助烏克蘭獲得候選國地位,他們也意識到,如果無法從外部破壞這種力量,就必須從內部開始破壞。因此虛假信息的傳播迅速增長,他們投入了大量資金在社交平台上散布大量虛假信息和謠言。我們生活在數位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有手機,幾乎每個人都在社交平台上,目前台灣也跟歐洲一樣,面臨著從中國散佈出來大量的虛假信息,年輕人慣用的短影音社群平台,有效的腐蝕了年輕的青春和心靈,失去團結,將失去抵抗的信念,則離亡國就不遠,烏克蘭如此,台灣也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