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軍112年衛勤技能大賽戰傷與緊急救護暨戰場大量傷患處置

國軍112年衛勤技能大賽
戰傷與緊急救護暨戰場大量傷患處置

圖文:轉載自軍醫雙月刊 陳彥宏士官長

by admin
9.1K 瀏覽次數views

為強化全軍戰傷與緊急救護技能,以及對大量傷患危急應變處置能力,國防醫學院衛勤訓練中心(以下簡稱衛訓中心)在軍醫局的指導下,在今年5月舉辦「國軍112年度戰傷與緊急救護暨戰場大量傷患處置競賽」,並由陸軍、海軍、空軍、後備、憲兵及資通電軍遴選出來的好手前來參加,共計23支隊伍參賽。

此次競賽共分三個賽程,分別為「戰傷救護競賽」、「緊急救護技能競賽」及「戰場大量傷患競賽」,競賽構想及規則,係透過衛訓中心參加民間舉辦大量傷患應變及六星舞台救護競賽之實戰經驗,從中汲取菁華,並結合國際時事元素,融入模擬戰場情境想定狀況,考驗各參賽選手在敵火下處置與指揮運用能力及近年戰傷救護推動之訓練成果,競賽重點有別以往採單項技術競賽方式,除能驗證個人救護能力外,更強調在於團隊合作,其目的在於訓練同仁爾後面對危疑震撼的作戰環境時,各級幹部能發揮臨危不亂、沉著應變精神,有效降低戰損,並且提升緊急救護相關專業技能及質量,確保作戰任務達成。

以下就比賽重點內容實施簡介:

  1. 戰傷救護競賽(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 TCCC)
    每組競賽人員為1組2人,時間為15分鐘,採模擬戰場敵火情境下以完成任務為導向來實施敵火下傷患自救互救、傷患收集點救護及後送照護等三階段處置,全程採擬真、求實及活用原則,藉以考驗及驗證國軍各部隊專業戰場救護訓練成效。
  2. 緊急救護技能競賽(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EMS)
    每組競賽人員為1組3人分別由EMT-1、EMT-2、EMT-P各1名選手參賽,模擬在傳染病疫情情境之下穿著防護衣,以不間斷的方式在10分鐘內完成團隊的指揮程序、QCPR+AED、靜脈注射及插管等四項救護技術,藉以驗證國軍各軍醫部隊緊急救護訓練成效。
  3. 戰場大量傷患處置競賽(Mass Casualty Incident, MCI)
    每組競賽人員為1組6人,皆需具專業戰傷救護訓練班合格證書及EMT-1證書,時間為20分鐘,採模擬接敵交戰後產生大量傷患之處置,參賽人員在處置過程需持續保有敵情觀念,若遭敵攻擊時,需立即尋求隱掩蔽後反擊殲敵,確保無敵情威脅後,才能繼續實施傷患搜索及檢傷;其中評分項目包含戰場指揮分配、檢傷分類(採逆向檢傷)、單兵戰鬥素養、戰傷救護處置、後送原因順序及團隊默契等,競賽選手在戰場高壓環境下面對大量傷患的處置,所擔任角色工作及思維皆要相當清楚,相對的也要有很大的戰場環境抗壓性才能完成救援任務。

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於開幕典禮致詞表示,因應「烏俄戰爭」的關係,戰傷救護及緊急救護訓練已為國軍衛勤部隊持續性執行訓練的重點,期勉大家在肩負「戰傷、災難、急救」等重責之下,持續精進戰傷救護與緊急救護綜合應變能力來提升部隊整體救護戰力。

本次三項競賽結束後,由裁判長與選手實施賽後討論,增進各參賽人員印象,更對比賽中不足部分瞭解如何精進。閉幕時,國防醫學院院長查岱龍少將亦勉勵官兵面對當前敵情威脅時,仍需鞏固及維護部隊戰力,並應不斷精進自我,提升救護技能,秉持「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之精神,隨時做好準備,共同維繫國防安全。

相關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